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间的“值百抽五”低税率,刺激了外商纷纷来华牟利,国家经济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中国关税完全失去了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国内工农业发展的作用。

——姚海琳编著《中国海关史话》

材料二   1951年新中国第一部进出口税则税率结构(部分)

类别税率主要商品
必需品免税农作物种子、金属矿砂、棉花、报纸杂志、书籍、有革命意义的印刷品、金银、科学仪器等
5农药、铜、飞机、航空器、机车等
12.5橡胶、加工出口抽纱原料、纸浆、纺织机械等
20磷、羊毛、工业用电冰箱、部分药品、铁皮等
需用品25小麦、缝纫机、部分化工原料等
40汽油、硫酸、塑料原料、印刷品、纸张等
非必需品50豆类、咖啡、纺织原料、收音机等
80水果、肉类、食用油、塑料制成品
100茶、饮料、海产品、煤、蚕丝等
奢侈品120山货、调味品、毛皮、化妆品等
200烟、酒、迷信品等

——摘编自杨圣明主编《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材料三   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低关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税率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
2023-03-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如表为1949—1952年中国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数据,表格反映出(     
A.社会制度的过渡B.国家主要任务逐步转变
C.经济体制的转型D.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022-08-15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上海解放前夕,一部分工商业者“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但又听得谣言四起…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到了1951年,工商业者却纷纷欢呼这是一个“黄金时代”“难忘的1951年”。这一变化说明人民政府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成果显著
C.团结工商业者巩固新生政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开始确立
2022-06-27更新 | 1621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国庆日前夕,国家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毛主席高度评价模范代表:“他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国家召开这次劳模大会旨在
A.彰显社会主义的原则B.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理念
C.加快完成“一五计划”D.激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一分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
A.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B.将致力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C.极力预防歌功颂德现象出现D.把新民主主义经济放在首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刘少奇指出,在新中国的国营企业里“再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关系存在了”,“实行公私兼顾的方针”,既要“共同努力进行生产”,也要“务必最周密地关心工人群众一切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等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各种设施之责任”。通过吸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解放区)公营企业实行供给制的经验,参考借鉴苏联职工福利制度安排,由企业行政方面拨款(或投资)设立工人食堂、澡堂、理发室、托儿所、小学校、医院等生活福利设施:企业行政方面每月还须拨交工会组织全部职工实际工资(包括货币部分、实物部分与伙食补贴)总额的1.5%作为职工文化教育费,用于建立俱乐部、图书馆等文化福利设施。19491952年,国营企业职工福利事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医院、诊疗所、休养所、托儿所已在相当普遍地设立起来。工人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如俱乐部、工人剧场、电影院、职工夜校、职工子弟学校、工农速成中学等也在逐步增长”。由此,国营企业行政方面与工会共同负责职工福利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工会组织的监督,国营企业以“包下来”为特征的福利制度框架初步成形。

——黄岑玥《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调整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建国初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建国初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代初关于中国农村在实行土地改革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共党内发生了一场争论。刘少奇认为不应担忧农村富农经济的发展,那种以为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就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反动的:毛泽东则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主张通过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由这场争论可知
A.建国初期中共党内高层分歧严重B.刘少奇的主张违背了社会主义理论
C.中共领导思想观念受传统思想影响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方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永禄的日记所蕴含的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通过了《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并于同年11月公布施行。《土地改革条例》列明了城市郊区土地的没收对象、征收对象和保护范围等。

该条例规定,在城市郊区没收和征收的农业土地一律归国家所有;城市郊区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分得国有土地的农民,由城市人民政府发给国家土地使用证,保障其使用权;对私有农业土地者发给土地所有证,保障其土地使用权;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至于城市中的地产,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拥有的城市地产则采取保护的做法。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城市郊区土地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城市地产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