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搬)……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毛泽东此话意在(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C.抵制苏联模式对中国的消极影响D.突破“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
2 .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为达此目标,中共八大提出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争取中美关系正常化
3 . 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由于价值规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还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以满足人民多样的生活需要”。这说明中共中央
A.试图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总结了“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
C.反思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
D.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是基于中国外部环境的好转B.解决了中西方关系的难题
C.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2021-05-03更新 | 24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按照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从1956年起,在12年内,粮食平均亩年产量要达到400斤、500斤和800斤,棉花平均每亩年产量要达到60斤、80斤和100;还要求了在12年内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各项工作。这些在12年内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

材料二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大会上,赫鲁晓夫正式提出要通过“和平竞赛”,在按人均产品产量方面“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垦荒规模已达4200万公顷,约占全苏耕地面积的1/5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700万公顷,比1953年增加了10倍以上。但玉米不宜种植于苏联许多地区,“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两国经济发展的共性,并谈谈从中得出的启示。
2021-03-04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思想上拨乱反正
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7 . 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李富春提出“纳入国家计划的各项指标,可以分为指令性的指标、可以调整的指标和参考性的指标”三种,陈云提出“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表明他们
A.要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B.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存在弊端
C.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强调清除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2016-11-27更新 | 40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届山西山西大学附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三年又八个半月。到明年,我国将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篇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积极准备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材料三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此次会议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何论断?指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性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这两咱分期方法的角度有何不同?
10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句话侧面反映出
A.国家意识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必要性
B.国家制定出了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由来已久
D.工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的矛盾得以解决
2021-02-1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