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除了向苏联学习,还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表明当时中国
A.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B.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面临复杂的国内环境D.意图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2 . 陈云在中共八大中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这表明中国
A.全面突破“斯大林模式”B.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肯定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D.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2022-05-25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3 . 中共八大提出管理体制应当给予企业自主权、分配体制应当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流通体制应当适当放宽、计划体制应当允许个体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适度经营和生产等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理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D.践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八字”方针
2022-07-04更新 | 3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6月调研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3年,党中央强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要使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党的八大前后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和“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思路。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尝试B.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尚未成熟
C.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原有经济体制弊端逐渐显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这说明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已初步建成
B.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
C.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6 . 1949年,《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2021-11-11更新 | 56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周恩来总理在中共八大报告中立下目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职工的平均工资将提高25%以上。农民的全部收入在5年内增长30%以上。这一目标确立旨在
A.纠正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B.改善民生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的理念D.重视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
8 . 1956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由于自由市场的开放,“手工业个体户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的需要,增加了市场的商品供应;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城市的就业人数。这是对国家有利而无害的事情”。这反映了当时(       
A.发展自由市场的正确性B.计划经济弊端不断凸显
C.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D.对苏联模式的正确反思
2022-05-06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5月)文综历史试卷
9 . 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指出,由于社会主义的、民族独立的、民主的和争取和平的力量的增长,“世界局势不能不趋于缓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已经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论断
A.标志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肯定了不结盟运动的世界性影响D.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0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B.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C.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巩固新政权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