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内容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64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2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2017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上表列出了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的部分内容。从表中任选两次或两次以上会议,据此确定历史主题并展开阐述。(要求:列出会议名称,明确历史主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1956年12月,针对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自由市场活跃,个体工商户明显增加,较大个体户的手工工场和“地下商店”等现象,国家领导人给与肯定,称之为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主要表明
A.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仍在进行
B.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联经济模式
C.中共进行经济建设探索的新尝试
D.生产资料私有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工农业不发达,科技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是,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该报告
A.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方针B.是“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运用
C.是对过渡时期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D.成为大跃进运动的思想指导
2021-03-01更新 | 37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陈云作报告中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体现出当时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B.开始彻底反思计划经济的弊端和问题
C.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普遍愿望
D.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尝试
2021-05-28更新 | 33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此次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A.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
C.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
2020-04-23更新 | 4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6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始阶段。八大前夕,鉴于苏共二十大暴露出来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中的问题,中共中央即已明确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 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随后,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总结我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个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 作,而且为八大提供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第二版)          

材料二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 的。1979 年 3 月 21   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工业、农业、国防、科学 技术) 的概念。   同年 12 月,邓小平阐明:“我们要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小康之 家’”。1984 年 3 月,他进一步指出“小康之家”就是“翻两番,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 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7 年,邓小平又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蓝图更加清晰完善,有迹可循。邓小平“中 国式的现代化”思想在回答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提出了一 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我们在 新时期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武器。

—摘编自姜婷《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共八大“独立地探 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 这一思想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决议的内容摘选

时间会议内容(摘选)
1956八大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1973十大要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农联盟,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
1982十二大工作的重点,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应当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007十七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摘编自王昭《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09-08更新 | 273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3-1957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沿海与内地的比例为46.7:53.3。1958年,这一比例扩大为39.24:60.76,1959年进一步扩大为36.19:63.81。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注重采取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大跃进”政策已全面展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
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0 . 1958年,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人民公社仍应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过早的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作用,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决议的内容
A.对“左”倾错误存在一定程度的纠正
B.初步纠正了高指标和瞎指挥问题
C.为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D.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