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它反映的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建设经验缺乏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国际形势紧张
D.“左”倾错误泛滥
2 .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3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 . 我国某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社论反映出该时期
A.完全把农民生活纳入军事化轨道B.一大二公
C.应对战争的需要D.加强户籍管理的非常措施
5 . 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6 .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C.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8 .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
A.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
C.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D.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9 . 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0 .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该图(  )
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D.罗列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