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

——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演变

时间段主要特征
1978-1984年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0年废除粮食统购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1-1993年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1994-1997年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调节农民收入。
1998-2003年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2004年以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增长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响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间,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是轻工业部门,纺织、鞋子箱包、五金、玩具、食品饮料等轻工业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消费结构开始加速升级步伐,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并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化工业化(即重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趋势。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材料一中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施“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前后20年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2020-07-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他的救国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0-06-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材料   “文革”结束后不久,港澳商人已与珠三角一带的县和公社开始洽谈加工贸易事宜,但省、市部门没有审批权,绝大部分项目洽谈后没有再继续谈下去。1978年6月,国务院出台《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对加工装配需要进口的原料等一律免征关税,承担加工装配业务的企业,三年内免征工商统一税和所得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加工贸易的审批权也被下放,还陆续出台配套措施,简化手续。到1978年年底的短短半年间,广东共签订151个加工贸易项目,可收加工费14331万美元,1979年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广东加工贸易的大好形势得到中央的关注,1979年6月,中央考察小组到广东实地调研,很快就颁布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的办法》,进一步把管理权限下放

——摘编自王莹《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加工贸易政策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加工贸易政策演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意义。
6 . 无工不富,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材料二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较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内外因素。
2020-06-13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84年10月,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并在批转的通知中强调:要根据”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精神,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大量的一般经济活动,实行指导性计划。对饮食业、服务业和小商品生产等方面,实行市场调节。”以后,随着物资的越来越丰富,除粮、油外的其他消费品价格陆续放开,基本取消票证,做到敞开供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改革思想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基本主张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8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确保了统购统销政策在短时间内的顺利实施,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基本达到平衡,而且国家通过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使农业资金大量流入工业领域。在不断的合作化实践过程中,党中央总结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以“包工包产”到组、甚至到户,包括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办法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据廖乐焕《我国农村土地政策考察》等整理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保护人民公社各级所有权”。1978年《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肯定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的责任制,但仍坚持土地公社集体所有制。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充分肯定:专业联产承包计酬责任制和包产到户的做法。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开展多种经营,要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

—摘编自江明生《论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政策演变的特征》


(1)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政策的演变,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