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营经济在城乡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当年全国工业产值的20%。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但到1978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者只有15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营工商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私人经济的兴起》

材料二   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如下表)显示,截止1993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3.8万户,比上年增长70.4%,一年净增长相当于1978年底至1991年的发展总和,从业人员373万人,比上年增长619%,是1991年数字总和的2倍,注册资金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是1991年的6倍。另外,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商品零售额同样创历史新高,私营经济的增幅之高是其它所有制形式所没有的。

项目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产值
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人数
(万人)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89905811648497
1990981418.351703.669513.1012225.77
19911078439.891848.2412329.4714720.49
199213963329.4823229.0922179.6720539.46
199323791970.3937360.78681208.14422105.85
平均增长率%27.3022.8168.4744.27

——摘编自王敏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私营经济呈现出的特点,并概括90年代初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1-03-05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热点08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部分)

时期大事记
西周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名(书名:书写的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纂识字课本《史籀篇》。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以隶书为通用文字,编纂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正韵》·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据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通用语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82年,首次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这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有全面发展经济的考虑。200010月,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其中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发展规划中增加了“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要求。2018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发挥普通话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的重要什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永全《新中国7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我国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 . 信息提炼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1)指出图1、2、3分别反映的我国政治制度的名称。指出与图1相关的重要历史信息,并从新中国政治建设方面说明其意义。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 ……对投资额达五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或者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三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

材料四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2)据以上二三四材料概括,经济特区实行了哪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特区的建立有何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仿照表格其他部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2021-01-27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5 .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以来,天津著名民族企业家及其兴办的企业主要有:

民族企业家兴办企业企业特点
宋则久天津国货售品所抵制日货
周学熙华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启新洋灰公司具有官商背景,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孙冰如寿丰面粉公司与民生、时局密切相关
范旭东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产品质量国际领先
宋棐卿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所创品牌“抵羊”,暗含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之意

——《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民国时期天津民族工业的相关信息,并分析促进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材料二   1987915日,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在深圳创立华为公司,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华为由一个小作坊成长为全球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和世界五百强前百强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元人民币,其中销售收入65%都来自海外市场,创造了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创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为企业崛起的国内经济因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爱国企业家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
2021-01-19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6 . 百年来的峥嵘岁月,百年来的砥砺奋进,百年来的蓬勃发展,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昂首迈进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   《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材料三   《中国梦》歌词∶你在倾听,我在倾听,一个声音在历史穿行,你在追寻,我在追寻,一个夙愿让民族振奋。这就是你的梦,这就是我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啊文明梦,中国梦啊和谐梦,中国梦啊强国梦,中国梦啊富民梦,沿着梦的方向,触摸幸福,我们走向新的征程。跟着梦的引领,脚踏实地,我们走向伟大复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三件大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为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哪些会议上提出了哪些方针?(不得少于两个)
(3)根据材料三,请谈一谈你在学习生活中为实现中国梦和个人理想,将如何努力于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二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体现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
9 . "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


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

——摘编自《百度文库》


(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图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1952-1978年经济结构出现了可喜的转变,1952年工业产值只相当于农业产值的1.%,1978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已相等,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起多管并进。

——戴逸《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

材料二我们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有两次大的推进: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就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有一次大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次大的推进。

——吴敬琏《中国怎样重启改革》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1952-1978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结合所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两次大的推进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2020-11-06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