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渐丧失
C.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D.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项目国家
美国俄国/苏联清/民国/新中国美国德国/西德日本
1910原油产量27.911.30.10.3
钢产量26.53.30.0786.513.10.009
1937原油产量172.928.50.50.4
钢产量51.417.70.5613.219.85.8
1950原油产量266.737.90.21.10.3
钢产量87.827.30.6116.612.14.8
1970原油产量475.335330.650.17.50.8
钢产量119.311617.7928.345.093.3
1990原油产量371.0553138.31883.60.5
钢产量89.715466.3516.538.4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等编制


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就图表中经济数据(整体或某一时期,某一国或某几国),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底,我国有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2.9%;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已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0%左右;私营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数据统计(部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679.0119
1954859.0144
19581307.0200
19611220.0185
19621149.3173
19783678.7385
199227194.52334
2002121717.49506
2018900309.56464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52-1958年和1978-2018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如下表所示。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4.5%
195819624.3%
1963196511.1%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如下表所示。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8.1%17.9%18.5%


(1)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段及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09-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6 .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独立、富强的历史。
(1)在这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有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节点性事件。请将下列节点性事件填写在对应的时间轴上。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E.新文化运动F.抗日战争胜利G.中国共产党诞生H.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I.中国加入WTOJ.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请将上述节点性事件与其历史影响一一对应。
①倡导“民主”与“科学”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引进先进的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⑥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⑦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⑧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⑨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武汉、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时空记忆,请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表格。

历史事件位置
(字母)
(1)《南京条约》签订
(2)五四运动爆发地
(3)辛亥革命爆发地
(4)中国共产党最初诞生地

材料1   ……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材料1中……处应填的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此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请列举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遇到的“左”倾错误三例。

材料2   



(6)材料2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
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
(7)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一国两制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2022-04-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合格考)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材料一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时间法币发行量(亿元)发行指数上海批发指数重庆批发指数
193766314.14542
194512103197328851405
19461237261264257132688
19471233188523538340107
19488756389366369464707054927000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材料二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
物价指数11.9%7%8.8%20.7%16.3%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三   1988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5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2-04-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表2是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1988年

1992年

1996年

1997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

1454.9

1533.9

2703.7

2850

从业人员(万人)

2304.9

2467.7

5017.1

5441


A.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2-06-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大事
19506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1952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12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12全国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图1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图2   1992—2012年某县GDP增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特征,结合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说明我国生产关系变革的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图1的数据变化,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2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10 . 下图选自2006年《中国物价年鉴》中的数据,这反映了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形成B.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我国管理模式的改革由此展开D.经济全球化冲击我国分配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