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贵州省湄潭县城关区有一家农民办的豆腐坊……

19834月,农民何克荣办了一个豆腐坊,(这个豆腐坊)解决了县城居民吃豆腐难的问题还安排了10多名青年就业……(这些从业人员中)15个是农民,另外两人一个是外县的,一个是城里待业青年。

……

这个豆腐坊却引起一番争议,争议的问题有二

一是有人认为请帮手超了杠杠。在豆腐坊从业的17人中,连何克荣在内有4人出了本钱,其余13人出劳力。因此,何克荣等4人是业主,请了13个帮手,数量超过了政策规定。

二是有人说利润分配不合理。据了解,这个小作坊从开办后,每月盈利700元左右,19834~12月实际盈利7200元。……何克荣本人可得5495元,另外3个出了本钱的农民分别各得850元、623元和232元。而一般工人每人只得57.6元的工资和补贴,没有参加分红。据此,认为剥削太重。

有些人不同意上述意见……

有人算个账,何本人没赚多少钱。比如,原料(黄豆)是议价购进的……税收是按产值计算的,交5%的工商税……3%的工商管理费……盈利要还贷款和贷款利息,还要留些作流动周转金……真正到手的钱很有限。

——许海(贵州遵义地区农业局)《一个民办豆腐坊引起的争议》《农业经济丛刊》(1984年03期》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2-05-3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二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州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举办两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1988年至2004年部分成交额统计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成交额全年成交额
春交会秋交会
1988464849449592
19926899757314472
19968795987818673
2000136521495028602
2004245102720051710

(1)指出材料一中史料的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广交会成交额不断上涨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大河》前两部,讲述了1978年到1995年间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以下为节选

场景一:(杨巡是一个聪明伶俐很会做生意的年轻人。从卖馒头开始,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杨巡说“我的问题就出在红帽子上。…因为生意交往,我们很熟,他们答应给我挂靠,我每年交纳一定的管理费,我公司工商执照上的单位性质就变成了集体,可以做大。

场景二:省长笑道:“改革初期确实存在农村快于城市的现象,农村搞承包好几年后才有工厂承包,我还记得当时全省学习过一次小雷家村的经验,老徐,是你上报的吧......省厅领导点头道:“对,有因有果。再说,我们的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常是有一部分人因为某些机遇,率先冲到前面。当时看到会以为他们违背法规,可后来制度的跟上,几乎可说是为他们除罪。这一方面鼓励他们更加敢闯敢做,可另一方面不免也在诸如雷东宝同志这些人的心中留下个不好的误读,以为政府默认他们一再挑战政策。

场景三:“哦,目前国内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又起一股建设风潮。可不少企业资金不足,比如宋运辉的二期也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国内已经组织学习六月份国务院通过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吉恩(正考察投资宋运辉所在企业)顾虑的国外投资能否被允许进入等问题,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他们都认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依据材料,判断小说中杨巡、雷东宝、宋运辉这几个先行者代表了哪些领域的改革?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并具体说明上述节选能够佐证哪些有关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史实?
2022-0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民生活的变迁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970年的手表购买证                                             图2:青岛马连发老人的家庭账本

材料二   中国家庭收入比较:按区域

平均收入(元)东部中部西部东/西
7322825408265672.8
1.工资性收入26405720974023.6
2.生产经营收入:253801000084802.3
—2.1农业收入3518473684800.4
—2.2工商业收入21862526423989.1
3.投资性收入56236966498.7
4.转移性收入15820750476392.1
—4.1退休、养老、住房公积金、贫困补贴11577416551192.3
—4.2人情往来等4243333825191.7

——摘自西南财大《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报告(2012年)》


(1)关于人民生活的变迁,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构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历史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材料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01-10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图中的票据是新中国某—时期内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票据的出现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
B.票据的出现真实反映出当时商品短缺的经济状况
C.票据的出现与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出现密切相关
D.票据的使用在改革开放后立即宣告停止
2021-01-15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7 . 史料研读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史料二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史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材料一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时间法币发行量(亿元)发行指数上海批发指数重庆批发指数
193766314.14542
194512103197328851405
19461237261264257132688
19471233188523538340107
19488756389366369464707054927000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材料二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
物价指数11.9%7%8.8%20.7%16.3%

——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三   1988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5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2-04-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球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恩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从而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

——摘编自张书琛《世界经济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以北京中关村为先导,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汇集大量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和开发光电技术、人工智能、超导材料、核聚变能、太阳能等高新技术……联想、海尔、格力等一批高技术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最高级的知识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国家创造新的财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0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段报告出自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