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
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
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
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
2016-12-12更新 | 9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了巨大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社会经济结构发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变化过程

(l)根据上图中五条曲线发展变化的走向,判断它们分别代表了的五种经济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前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96年国营。
――《张謇》
(2)材料二所述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关键年份:1898年创办、1935年部分倒闭、1952年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大生纱厂在这三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l982年宪法
材料四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1982年宪法的规定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82年宪法和93年宪法对企业性质的规定有哪些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宪法规定有所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
2016-12-12更新 | 5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质调历史试卷(二)

3 .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前中国有纱厂16家,纱锭约50万枚,1918年增至35家,纱锭约65万枚。纱厂的盈利也非常丰厚,在1914年,16支纱每包盈利为19.58元,1917年达到36.93元,1919年更高达70.56元。1911年,全国有面粉厂40家,1922年增至123家,资本从600多万元增至约4000万元,其中民族资本经营的105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私合营企业,国家完全掌握了生产资料,企业的经营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管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仅限制在定息上,他们一边拿定息,一边失去生产资料所有权,企业管理权,利润分配权,资本家只能以企业的工作人员身份,在公方代表的领导下参加企业管理。这样,企业的性质基本上与国营企业相同。

一一摘编自有林、郑新立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三】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一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据以上材料,应如何认识现代化发展的模式?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体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又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必要的统一经营。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举,是集体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绝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动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材料二: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5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在国际民生方面以得巨大成就的?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下的中共十四大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 、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2016-11-2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枕;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 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体语款."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 ,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一一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比例将超过10% ,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1992年l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一一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 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的背景。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你认为这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有何积极意义?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7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2)依据下列四幅图片,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


(3)阅读下表,概括1978年以来江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因为它们是合二为一的。


(1)结合所学,说明“古代世界”和“人的发现”分别是指什么;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发人们对失去人心的政府,或对专横的文化意识形态,或对等级社会制度的反对。


(2)结合世界史的史实,参照范例,论证材料中的某个观点。

民国初期,有人认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3)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说明“甲午”和“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不断进调整,如下:



(4)根据上表,概括1979年以后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的趋势,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8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9 . 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是对时代先行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样,商鞅来到秦国。……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仍是由孝公推行。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据林剑鸣《秦史稿》)
(1)从材料一提取相关信息,说明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二   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表2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时间
重大事件
1831年3月
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1831年4月~6月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1831年10月
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1831年12月
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1832年5月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1832年6月
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并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3)根据材料三描述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5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问题二:公民权利
材料二: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 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 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 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 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2)据材料二,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