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1985年瑞蚨祥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额480万,实现利税45万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两次机遇出现的原因。
2019-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表

—根据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数据整理

材料二: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是怎样初步改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18-09-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3.01.74.39.47.1
1930—1937年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成立,由此,它通称“广交会”。首届广交会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这次广交会成交8686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广交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广交会希望达到同外商互惠互利的目的,同时,也重视政治内容特别是外交、对外贸易政策的宣传。对于亚非民族主义国家未宾,努力扩大中国与他们和平反帝、发展一面的共识;对西方国家外宾,则挖掘他们与中国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对此,有学者称这是万隆会议的继续。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树立了重合同、守信誉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欧阳湘《从广交会的创办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战略调整》

材料二   下表为1970-1981年广交会春季与秋季展销数据

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
成交额
(百万美元)
春季403505793138110971247133315471883243218982063
秋季5096951079296823642667292132304332514044084798

——摘编自罗秋菊等《会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加年代中期“广交会”折射的中国对外经贸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广交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1-03-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工业生产在全世界发展的上升情况(1913年=100)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

1910

1913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世界

19

26

43

60

80

1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和美德两国相比,晚清的工业化发展迟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以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1980年以后,在各主要国家中,我国工业的增长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如以1980年为100的工业指数相比较,1981年,我国为104,美国为102,日本为101,联邦德国为98,英国为96,法国为98,苏联为104,印度为109,到1986年,我国的工是增长指数已达181,美国为115,日本122,联邦德国106.6,英国110,法国(1985)为98,苏联为126,印度(1985年)为136.7。

——编自李建立《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与推进工业化的战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国家工业生产在全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层面简析晚清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与美德等国相比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0-01-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而1828~1837年的10年间增至784864050。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但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1764年,欧美诸国对华海上贸易总值为白银5545847两,1805年达23517102两,40年间增长了3.2倍,中国对外贸易常处于出超地位。

——摘编自易能武《明清时期中西对外贸易比较》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

——摘编自《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材料三   自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设立的作用。
2020-01-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础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唐山、朱向东《毛泽东自力更生思想初探》

材料二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方针的背景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
(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2020-0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一向对长江流域特别重视。1900年8月,孙中山抵达上海,进行秘密策划,打算以江苏、两广等华南六省为根据地……很早以来就在长江两岸及其支流形成了许多繁华的工商业城镇。孙中山重视长江,还因为长江从唐代开始到1949年,先后发生了240多次水灾,特别是近代,水灾更加频繁。

关于开发长江流域,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做了系统规划。其指导思想是既要除害,又要兴利,要化害为利;既求利国,更应求民福。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长江的整治,使得长江即使在枯水季节,也能容航海巨船驶至居住二万万人口之大陆中心。随着长江水道得到整治,水路两旁成为实业荟萃之地。上海造市宅中心于浦东,又沿新开河左岸建一新黄浦滩,成为世界头等商业大港。

——摘编自萧致治《论孙中山开发长江流域的宏伟规划》等

材料二: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从1959年到现在共编制了3次:1959年侧重长江治理;1990年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到2012年强调长江上、中、下游统筹兼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经济开发等各方面全面规划。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区域规划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将地缘相近、经济水平相当的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如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同时,部门协作日益加强。

——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重视长江流域开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开发长江流域规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发展规划的特征,并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和新中国长江流域发展规划不同的结局。
2019-06-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百万联考2019届高三诊断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合法出口港广州经澳门开往世界各国的航线,主要有以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

——摘编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中国降税大事记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

2005年,税收设计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

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

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口商品零关税特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关税调整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019-0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