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如图是反映了新中国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时序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019-10-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先行一步”是指
A.实行“大包干”
B.实行市场经济
C.给企业放权
D.建立经济特区
2019-06-04更新 | 198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练习
3 .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
B.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 . 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4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一设想。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整理


(1)分别指出图中A、B处的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就由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变。开放的领域将由过去主要集中在货物贸易方面转向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包括电信和金融保险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不但向其他成员方开放国内市场,WTO成员方也向中国企业开放市场,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向双向的相互开放。中国遵守WTO规则,按照WTO的相关条款修改、制订法律和法规,对与WTO不一致的将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

——据唐任伍、马骥《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整理


(2)写出中国被批准加入WTO的时间和会议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
2019-03-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第二,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举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殊之街巷,或特殊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中国经济网:1979年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特殊政策”是什么政策。以福建省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6 . 材料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中国经济网:1979年大事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特殊政策”是什么政策。以福建省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7 .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据谷枚《回忆邓小平》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特区设立的过程,并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
10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②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