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特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某地对外开放时,有人总结其定位是:所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具有的十大政策,都可操作;所有五个特区在此以前确定的九大政策,它都有;所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区都没有的五大政策,它也有。下列对其开发开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意义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它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
D.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018-08-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历史必修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农村经济体制重大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该《决定》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外汇储备工业成品占出口贸易比贸易伙伴
1978年206亿美元第22位/45.2%几十个
1997年3250.6亿美元第10位1399亿美元86.9%227个

—改编自苏星的《新中国经济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概述中国政府在此期间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而采取的举措。

2018-07-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长沙
B.广州
C.南京
D.武汉
2018-05-18更新 | 28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允许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

——谷牧《回忆邓小平》

材料二   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摘编自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央给广东省的主要“政策”,并指出这些政策付诸实施对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时代背景。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2018-05-1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二: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进出口贸易的和外商投资总额的

——(美)库恩《中国30年》


(1)结合所学,写出除深圳外的经济特区。阅读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利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分别概述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6 .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刘庆旻主编的《潮落潮起》提到:“首选这4个地区举办特区的原因是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下列表述确切的是
A.先有改革重心转向城市,后有经济特区的设立
B.有两个经济特区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近代通商口岸
C.1990年,在浦东设立经济特区
D.人文条件是指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在此,方便引进投资
8 .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的严管B.香港当局的严惩
C.农业政策的改革D.经济特区的设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10 .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其中汕头经济特区位于下图的
A.①B.②
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