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
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
2021-12-27更新 | 253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峰峰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号 召“家庭革命”。 一些读书人甚而设想“废婚毁家”,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上述思潮的产生表明(     
A.辛亥革命强化民主共和观念B.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
C.工业化增强了经济自立能力D.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
2022-11-16更新 | 64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垫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A.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B.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D.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2022-08-05更新 | 93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4 . 晚清,星期制传入中国。1902年至1911年夏,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这表明
A.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引导B.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
C.市民文化素质明显提升D.社会生活土洋并存的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6年,《广益丛报》报道,四川提倡放足数年,但“不肯释放者,总居其多数也”。1910年,四川巡警道发布告示,若不放足,“即是犯了王法”,可即便如此,仍鲜有响应。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B.政治腐朽对女性的摧残
C.满清习俗对社会的影响D.西学东渐对民俗的冲击
6 . 1912年的《民国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和常礼服。其中大礼服分书用、夜用,书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分西式和袍褂式两种。这反映出当时(     
A.西式礼服成为主流服饰B.传统文化受到政府重视
C.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D.中西融合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其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会议C等)。据如图所示推知,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民国初年婚俗变革B.晚清地方志的编纂
C.民国大众传媒变迁D.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8 . 据记载,阅报社兴起于20世纪初的南方诸省。1905年以后,京师、北方诸省出现兴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茶馆和寺庙,进入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人甚至称阅报社“在纵向上一直触及文盲这一最低层次”。据此可知,阅报社在当时(  )
A.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普及B.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C.消弭了社会阶层的隔阂D.提高了民众的认知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年份文件名称
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义的通知》
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09年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A.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断扩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C.农民医疗问题的彻底解决D.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城市居民
10 . 阅读下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速减缓的原因是
A.户籍管理的放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宗法影响越来越淡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D.全球化趋势加强,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