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21-03-20更新 | 1826次组卷 | 11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D.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2020-10-20更新 | 169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末诗文中描写了北京狭袖窄腰的新式服饰,不施粉黛的女学生,“千龙万蛇地下排”的 电线、煤气管与自来水管。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B.社会生活体现出中西合璧特色
C.社会生活出现新形态D.新潮人士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国近代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据此可知
时间课程
1903年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物理及化学、体操等
1913年修身、国文、外国语、理科、体操、缝纫(女子)等
1922年公民、国语、算术、卫生,工用艺术、体育等

A.清政府的学校教育全盘西方化
B.民国时期的基础教育重文轻理
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
D.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2019-01-30更新 | 97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C.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这些习俗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9 .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2018-06-01更新 | 2285次组卷 | 3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