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这种现象
A.源于晚清灾疫频发下的反思B.推动了卫生观念的进一步普及
C.说明卫生意识承载爱国精神D.主要在知识阶层传播
2022-06-20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军国民体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其内容是效仿德日的军国教育,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1906年学部尚书荣庆将军国民体育引向深入,使“兵式体操”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进一步推展。

——摘编自律海涛《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三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形式的运动会陆续在中国出现。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五四运动前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传入中国,其“个性自由发展”的主张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体育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晚清民国时期的体育有哪些新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022-05-3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各地校运会和联合运动会略表,反映了
时间举办学校运动会规模参加学校
1899天津北洋大学
上海圣约翰学校
校际对抗赛
校际对抗赛
水师、电报,武备学堂
南洋学堂
1900上海圣约翰学校足球运动会
1902一1911天津学界(举办8届运动会)联合运动会官、私各校
1905北京协和书院校际运动会汇文书院等
1907南京学界联合运动会南京86所学校

A.各地崇洋趋新的风气B.新旧教育体制更替
C.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D.社交礼俗日益西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1917—1932年北京法院离婚诉讼统计图。这可以用来说明
A.传统社会观念受到冲击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D.婚姻自由得到普遍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出现“男人剪辫、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的局面。这些状况表明,当时(     
A.官方主导社会生活变迁B.传统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C.传统社会观念不复存在D.国人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19世纪中叶近代交通工具在上海出现开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代交通工具才开在上海地区的运输业中占据主流;在长达80年的交通近代化进程中,不乏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的工程案例。这一进程折射出
A.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B.列强侵略显著的地域性差异
C.社会生活方面的半封建特征D.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带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中西交流的大规模展开,钟表开始作为生活用品在市面流通。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钟表对学生作息做出精确规定,此后,各大学堂相继仿效。1876年正式通车的吴淞铁路,诞生了首个列车时刻表。1880年代后,钟点时间已被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近代企业普遍使用。同时,上海等地的政府机关开始对上下班实行精确的时间规定。到1890年代,钟表在城市的洋行、娱乐房、茶馆等商业机构中,也已被广泛使用。20世纪初,座钟与手表作为时髦的象征已经进入普通中产家庭与内地城市。

——摘编自封磊《晚清都市钟点时间的社会化及其现代性》

材料二   1893年我在乡村私塾读书时,时钟是很难见到的。家塾里当然没有钟……时间是靠日晷来计算的。我的父亲因对西方机械技术感兴趣,1895年在书房置办一座时钟。每当整点报时时,却被当时家里的雇工及村民视为“鬼在作怪”。在乡村,时钟实际上并不必要,因为在乡村里,时间算得再准也没有用处。早两三个钟头,迟两三个钟头又有什么关系。乡下人计时间是以天和月为单位的,并不以分或小时来计算。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钟表在中国推广使用的原因。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晚清中国人接受钟点时间观念,分别有何局限?据此指出晚清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8 . 近代广东潮汕地区流行一首民谣:“天顶一条虹,地下浮革命。革命铰掉辫,娘仔放脚缠。脚缠放来真着势,插枝花仔动动戏。”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爱国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代南京国民政府对《民法》中的“亲属继承编”重新加以修订时,立法者曾经认真思考过姓氏、婚姻和家庭的存废问题,结果将新文化运动以来强调男女平等、肯定国家主义而否定家族主义生活的原则法条化。这反映了
A.男女平等在近代实现B.传统家庭观念的瓦解
C.家庭观念的时代嬗变D.家国同构观念的再现
2021-01-27更新 | 235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