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
A.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
B.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
C.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D.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藿食者”。

——摘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267个西餐菜点成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治国原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
C.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D.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4 . 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提高
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
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2019-05-11更新 | 3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019-03-19更新 | 9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2018-09-27更新 | 2062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7 .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018-06-10更新 | 3810次组卷 | 6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虎山中学、蕉岭中学、平远中学、宪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
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
2018-05-04更新 | 41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
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2017-05-19更新 | 750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