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
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
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
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
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
2 . 【话剧与时代变迁】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小楚同学学习中国话剧史,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时期

事件

1907年春

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演出

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已经

可以说是话剧了。

五四运动

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易卜生的《玩

偶之家》,对于处在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娜拉成

为他们崇拜的偶像。

30年代

前中期

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2,江西瑞金成立了

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

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红色戏剧的种子撤向了新的革命根

据地。

全面抗

战时期

七七事变后上海上百人参与演出了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场面宏

,气势昂扬。193810,陪都重庆举行了第一届戏剧节,25个演

剧队到街头演出,连续7个晚上公演抗敌戏剧,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

空前盛举。

新中国成

立初期

话剧以讴歌新中国为主题。涌现出《红旗歌》.《龙须沟》等一批中国话

剧史上的峰巅之作。

80年代

话剧陷于危机之中,话剧观众大量流失。

90年代

以来

《父亲》《黑石岭的日子》等一批反映改革开放和工业化题材的优秀话

剧涌现。《深情——周恩义的故事》《郭明义》等一批讴歌英雄模范人

物的话剧也随之产生。


请结合小楚的学习笔记,围绕话剧与时代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下图是清代广州画家关联昌19世纪中后期所作系列画之一。该画作采用水粉颜料,以精确的景物结构、明丽的色彩为主要特征,形象的表达了中国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据此可知

图 《中国人的一生:就学》
A.中国传统文人画不断发展B.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转型
C.该绘画是中西合璧的产物D.传统水墨画注重形神兼备
2021-07-08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在事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
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2020-01-17更新 | 602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学者借西周“共和行政”典故将“republic”译为“共和国”;借《庄子》中指个人养生的“卫生”一词将“sanitary”译为“公共卫生”。这些新词日益普及并传到中国。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学者只注重研究西方政治体制
②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③日本借用中国传统概念解释新事物
④西方文化通过日本间接地传到中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晚清许多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不再是才子佳人套路里的娇弱佳人,她可以是女子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1905年的《黄绣球》,可以是实现了自我赋权的女性,如1904年《女娲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
A.平等自由观念广泛传播B.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C.政府当局力倡移风易俗D.新文化运动否定了旧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王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2019-01-30更新 | 107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6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D.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020-09-27更新 | 56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A.男女平等成为共识
B.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C.辛亥革命促使妇女解放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