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启动了社会观念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申报》


材料二 在上海商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条件下,购用洋货标志身份和财力的附加社会值更高,人们这种观念更为膨胀,因而争相购用,相习成风。而一些既物美且价廉的日用洋货如洋布、火柴、洋油、洋钉等广受人们欢迎。

——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


材料三 (时论一)“洋货之价较土货倍之,且数倍之。外观虽五色迷离,用之实易于窳败……谓我堂堂中国,自有朴而耐久之物,足供人之取求,何必忘其本原,转以银钱易此瑰奇之货。”
(时论二)“以其所有易我中国之所无,中国之人喜新厌故,无不趋之如鹜,是不啻以中国之利源,悉听西人之取携,而我亦莫之抗也。”
(时论三)“欲禁民人不用洋货,势所不能,则莫如中国自行筹赀,逐一仿造,庶几将中国之货易中国之钱,富者可便于购求,贫者更开无数谋生之路。按之和约亦所准行。而来华之洋货日稀,即银钱流出日少矣。”

——《申报》


⑴ 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⑵ 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则时论对于洋货所持的态度并概括其各自的出发点。
⑶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材料一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材料二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当时名为《越风》的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的浪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材料四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社会习俗变革的政治意图有何本质差异。

(2)材料三中民众认为"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不剪发不算革命",对此你如何认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解放服或列宁装"流行的内外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们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2018-03-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同步测试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的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在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摘自《上海研究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请求断发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断发运动出现的原因。

2018-03-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春高一下册历史必修2岳麓版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综合测试2

4 .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决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据李天纲著《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材料二: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1875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黄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了。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洋伞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

——摘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1906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摘自蒋建国著《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回答: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表层信息。(不得照抄原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018-03-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 .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们的衣着服饰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人们服饰着装的特点,并阐释其原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着服饰

(2)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60、70年代军装最流行?

(3)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初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8-03-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清末民初社会观念的变化。

(2)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

2018-03-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练习题

7 . 阅读下面几幅图片

请回答

(1)以上几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史实?

(2)这个近代社会生活出现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8 . 阅读下列各组材料,依次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

请回答:

(1)从照片中人物的服饰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2)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

材料二:以下是两幅不同时期上海黄浦外滩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3)从不同时期的上海外滩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你认为作为史料,两幅中哪一幅更有价值?简述理由。

2018-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两条有关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变化的缩影和沉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安时期士大夫积极进取,曹操到晚年还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晋之际的名士已没有了建安文人那种建功立业的进取心,也没有那种慷慨的情怀。《世说新语•任诞》篇言: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自东汉后期,朝廷官员或士人的品行、才能、政绩等。魏晋之际,士人们就非常注重外貌举止。《世说•容止》云“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面如傅粉,肤色皎然,当时被认为是“美姿仪”。这是一种柔弱之美,时人就以这种柔弱的女性美为尚。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老庄思想也乘儒学衰微之机而迅速扩大其影响,一些士大夫开始习老庄,崇尚自然。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为反抗名教而公开标榜“自然”,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并且投身自然,优游山林。

——孙海洋,刘龙洲《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材料二:道光年间,洋务未起,时桂子栏杆、桂子扣无地无之。凡物稍饰观,人少轩昂,皆曰洋气”“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世俗好异如此,有心世道者,能不感慨系之者哉!”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设保险公司的情况多了起来……20世纪初,一些外国整容师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招揽生意,有钱人妻妾小姐趋之若鹜。戊戌时期,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学会,……部分学会用西方星期的概念组织活动,于是就把7日一休息的时间观念传输进来……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魏晋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国近代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中国近代社会风尚变化的因素。

2018-02-25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文综历史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