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冰雪活动早在隋唐时期已经遍布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下图是19世纪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上刊印的图片,描绘了清末百姓穿着冰鞋在北京城冰面上溜冰前行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传统民俗活动具有生命力B.百姓生活平安富足
C.中国的冰雪运动历史悠久D.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2023-01-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1858年,王韬就已经认识到“中法不如西法之密”。官方层面的条约签订、外交往来等等,需要以西洋历法作为重要参照,都在一定层面上扩展了西洋历法的使用范围。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此前对西洋历法鄙弃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方维规所说:“由于时人不仅认识到西方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也感受到西方在许多方面确实胜于中国,便逐渐对西洋事物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在这种情况下,西洋历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摘编自朱文哲《西历·国历·公历:近代中国的历法“正名”》

材料二   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中原时区(后改南京时间)、陇蜀时区(全面抗战后改重庆时间)、回藏时区(后改新藏时间)、长白时区、昆仑时区等五个时区,标志近代中国自动、自主地加入全球标准时区制度的行列。但是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五时区制的实施效果颇为有限。……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产生和变化,尽管与西方列强的扩张关系密切,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后,产生了对精确、统一的社会公共时间的需要。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洋历法受到关注和肯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时区制制定与实施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标准时间的确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 晚清时除传统的驿传制度外,又新建了以轮船.电报等为基础的通信电报系统。传统的驿站制度以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官府专用;新的通信电报系统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同时开放给官府和百姓使用。1906 年清廷专设邮传部,并于1912年废除驿传制度。由此可知(       
A.西学传播加剧清朝半殖民地化B.经济变迁促进了制度的革新
C.政权的更迭有利于技术的改进D.交通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
2022-05-08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腊日已成为合家欢聚的重要民俗节日,每到腊日,朝廷都要“纵吏民宴饮”,还要发放钱物作为腊祭之费,地方吏卒也有腊钱、腊肉。人们在腊日期间休息、团聚,放松一年紧张的生活,“烹羊忽羔,斗酒自劳”,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家庭的温暖。……腊祭是岁终祭祀祖先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神灵的活动。微博评价“腊祭百神”中最重要的是祖先神。崔定《四民月令》曾描绘岁终祭祖的过程:正旦,闽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进酒降神,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气氛温馨欢乐。

——摘编自贾艳红《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学之风在中国逐渐兴起,科举不再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读书人逐渐放弃了对文昌神的信仰。1905年废除科举,文昌神不再流行,甚至无人信奉。中华民政府成立后,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颁布了一系列办法、条例以限制社会中的迷信活动,并督。警察机关践行。跳大神、巫蛊等迷信活动随政府禁令而得到控制,微博贵州仁怀“奉文禁革,其习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载矣”,辽宁凤城自设巡警后“不时捕治,巫风渐息矣”。

——摘编自赵英兰等《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代腊日成为重要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民间信仰出现的变化,并简析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之际,时人评论“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入;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更有论者指出“长此不改,一二年后”,乡间恐怕“除百一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作为直接证据,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科举改革阻碍思想解放B.国人接受西学历史进程
C.士绅阶层影响乡村秩序D.近代教育转型的复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
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
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
2019-05-16更新 | 379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天星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辛亥年(1911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蚌埠亦受影响。
时间事件
5月15日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建成
11月19日淮上军光复蚌埠
12月2日清江南提督张勋率部沿津浦铁路北遁,淮上军奉命阻截,张勋部在遭重创后仓促乘车北逃
年底淮上军袁家声所部在蚌埠设立办事处,并开办敬业转运(运输)公司
本年淮北烈山煤矿老板周玉山来蚌埠首开普利煤厂
本年蚌埠邮政局上升为一等乙级局

由上表信息可知蚌埠在辛亥年间
A.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地区
B.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较快
C.近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D.民族工业仍然举步维艰
2015-07-16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2届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