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嬉,是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在乾隆朝达到了巅峰,号称冰嬉盛典。道光年间,清朝国力衰退,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清政府日常经费拮据,无力承担阅视冰技的财政支出,“天暖冰薄”成为停阅冰技的官方理由……道光二十年,潜藏多年的贸易危机逐步上升为战争,最终导致“冰嬉盛典”瓦解。光绪年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殖民化和近代化进程逐步加深。传统中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西方文化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试图延续康乾盛世的礼乐制度和文化影响力。“冰鞋之戏”的短暂恢复,就是清廷为重现“王道之隆”作出的巨大努力。与乾隆朝相比,光绪朝的“冰鞋之戏”虽然也试图在自身文化中寻找重振国家之路,但这种临时拼凑的庆典,更像是在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清廷在恢复国家形象方西作出的被动“回应”。

——摘编自任昳霏、郭磊《飞驰的冰刀与停滞的帝国——冰嬉盛典与清代文化命运兴衰》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的冰雪运动迎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1951年,在吉林省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滑雪表演大会,对当代滑雪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学校体育方面,滑雪也作为一项体育教学被列入教材。1953年,我国运动员在花样滑冰技能上开始迈向创新之路,与滑冰相关的群众性休闲活动也开始涌入人们的生活。1963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冰灯游园会,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时代冰上文化的生机与活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纷纷走出国门,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1992年,在第16届法国冬奥会中,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冰雪赛场上,中国的奖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运动员已经成为冰雪运动的竞争力量之一。

——摘编自崔乐泉、张红霞《从传统冰雪到冬奥文化: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道光年间“冰嬉盛典”瓦解的原因,并对光绪年间“冰鞋之戏”的短暂恢复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体育口号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表述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中国各个时期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来的体育口号

时间(年)口号
19491956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亲笔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外还有“为革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健康的身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等口号
1957196620世纪60年代初喊出了“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上飘”的口号
19671979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一扇窗
19801990各种赛事中流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
19912000国家提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增强群众体魄”。20世纪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
2001年至今中国将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高慧妮等《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口号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体育口号的意义。
3 . 中国共产党与妇女解放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的实现妇女权利的口号曾深刻影响了早期共产主义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力图恢复妇女传统家庭角色的“新生活运动”不同,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挥妇女的作用,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获得了婚姻自主权和其他各种权利。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妇女担任着教师、护士、纺织工人、谍报人员、卡车司机等各种工作,许多人晋升为领导干部。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会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妇女作用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1-05-21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通行的都是居家养老,并形成一整套的完备体系。民间社会通行的主导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因“孝”为“忠”之基础,故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治天下。自隋朝开始,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和奖励孝子,康乾时期还曾多次在宫中举行宴请民间老人的“千叟宴”。除此之外,宋、元、明、清时由官府举办的救助机构遍设于全国府、州、县,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

——摘编自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中国现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比表



——孙贵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居家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农村养老制度变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养老制度的历史价值。
2019-03-04更新 | 2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高考总复习巅峰冲刺》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2年,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发表了《女权辩护》,标志着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开端。1850年,弗朗西丝·玛丽·巴斯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所全日制女子中学;18'57年至1882年,共计18份《已婚妇女财产权法修正案》被提交议会。1882年,英国妇女终于获得完全的财产支配权。1866年4月,英国妇女起草了要求议会在适当条件下给予妇女选举权的请愿书。1928年,《平等选举权代表案》得以通过,这标志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获得最终胜利。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的变革更为剧烈。1902年,由中国教育学会成员蒋智由、黄宗仰提议,蔡元培、林獬、陈范等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学。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1922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从此,妇女参政运动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1930年底,国民党立法院通过的《民法继承编》正式承认女子的财产继承权。

——摘编自吴攸《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中国妇女》1963年第10期上发表了福州市造船厂车工隙梅英的回忆录《我是怎样争取婚姻自主的》。文章回忆了她如何对抗家庭的坚决反对,与担任业余工校文化教员的恋人陈桓争取婚姻自由的经历。因为陈桓收入较低且脚有残疾,父母不同意二人结婚。女主人公与爱人去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父母要求退婚时,她说,“我没有违法,也没有爱错人。我们一起到区里去评理吧,由政府来判断我该不该退婚”。她请求妇代会帮她解决问题,劝自己的父母不要收礼金,领导也支持她与旧思想斗争、婚事从简,并给她的父母做工作。最后其父母终于同意了她的婚事。

——摘编自刘希《对“妇女解放”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20世纪初中国女权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资料和物品。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个,运输、派送车辆1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帙1.48亿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7 . 时间既是一种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表示:朕从来不贵珍奇,不爱玩好,乃天性所禀,非矫情虚饰。粟米布帛,乃天地养人之物,家所必需。至于钟表,不过考察时辰之用,小民无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废其晓起晚息之恒业乎?尚有自鸣鸟等物,更如粪土矣。

——《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56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除了“官方定时约会,已用钟表为准,但亦只限于京、津、沪、宁等大都会”之外,居住在通商城市里的商人和与洋行有来往的买办们也开始购买钟表。到清末的最后十年,钟表计时在城市里变得更加普遍。20世纪之后,钟表制作渐趋实用,钟表进口激增,消费人群也有所增加。

——摘编自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

材料三 下图为《要有正确的钟》一文节选。

附录:钟的用处很大


现在大家用惯了钟了,而且都想用很精致很正确的钟了。

如果没有钟,火车就不能按时在铁路上开行,尤其是在单行轨上开行来往的车;如果没有钟,轮船就不能把握行驶的时间,也就不能在海里开行了。其他一切办事的人,如果没有了钟,大家不能依时工作,依时休息了。火车、轮船、和一切办事的地方,非但不能没有钟,而且也不能没有正确的钟。

——沈百英《新儿童世界》(1947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庆皇帝对于钟表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至民国时间观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钟表的普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洋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宏《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2022-07-11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妇女运动开始于辛亥革命的时候;当革命起事,有些女子参加在内,并且组织女子北伐队和红十字团,在战地救护伤兵。后来临时政府成立,主张男女平等,一般高级的女子向政府要求参政,教育平等,婚姻自由,废止蓄奴制和妻妾制等。并且广东临时省议会中,居然有几个女子被选为女议员,不幸广东政变把女议员资格取消了,女子参政会也被解散,北部的妇女参政运动也在无形中消沉下去。袁世凯等的北洋军阀战胜革命之后,妇女运动也就当然同受摧残。何况那时的妇女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或女政客,并未有群众里的基础呢。

——摘编自杨之华《妇女运动概论》(1926年)

材料二   从法律上讲,社会主义中国的妇女地位与男性最为接近。毛泽东曾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种对妇女地位的承认转变成为对公平的承诺。当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他们改善了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1950年的《婚姻法》,宣布建立新的、民主的婚姻体系,它以自由选择伴侣、一夫一妻制、性别平等和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该婚姻法废除了定娃娃亲等家长制行为,支持女人和男人享有平等的工作权利、拥有财产和继承财产的权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妇女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民国和共和国初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异同点,并简述《婚姻法》颁布的意义。
2022-05-2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4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于195051日公布实施。《婚姻法》共八章二十七条,其基本精神就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并明确规定“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对于重婚、纳妾、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封建婚姻恶习,由于它们都是实行新婚姻制度的主要障碍,所以在<婚姻法》各章的具体内容中都明令予以禁止,这就为新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扫清了道路。从内容上看,该法锋芒直指婚姻家庭领域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习俗,目的就是要推翻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支配,保护妇女和子女的正当利益,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的长期束缚。

——摘编自何立波《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之初颁布《婚姻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之初颁布《婚姻法》的意义。
2022-04-22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信阳、驻马店、漯河、周口、三门峡六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