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晚清宫廷对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力为拒绝"到“酌量试办",再到“毅然兴办",最后到“定计兴办"的转变过程,铁路建设作为富强要政,自此成为清政府的基本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外臣对铁路的态度较早地发生了变化,最高当权者的态度在逐渐地改变,铁路试办、兴办的阻力主要来自廷臣。“定计兴办"铁路政策的确立,表明了晚清宫廷顺应世界铁路建设潮流的姿态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寻求富强之策的意愿,说明了晚清宫廷的总体思想动态已有所改观。

——摘编自朱从兵《晚清宫廷的思想动态与铁路兴办(1865188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铁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路网建设规模持续增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2.18万千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整体上呈现出发展加快的趋势。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3.9万千米。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千米,高铁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在路网形成规模后,高铁运营绩效良好,部分高铁客运线路已经开始盈利。

——摘编自伍业君《新中国铁路发展成就回顾、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对铁路建设态度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以及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1-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894~1937年中国自建铁路与受西方列强控制铁路的占比变化(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1894年1911年1927年1931年1937年
自建铁路21.16.98.015.79.3
受西方列强控制铁路78.993.192.084.390.7

A.中国自建铁路的里程呈下降趋势B.列强通过铁路扩大在华权益
C.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主要侵华方式D.中国自建铁路依赖西方技术
2020-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一)历史试题

3 . 建国以来部分交通工具变迁

年代主要交通工具
50年代主要步行、独轮车,或牛马车;人力、畜力是主力。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正式开航。它是十足的“新鲜事物”,当时坐飞机前,乘客都要先过秤,体重合格才能坐飞机―――因为飞机小,载重能力有限,如果乘客太胖,飞机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60年代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大的煤气包。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公里,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70年代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省吃俭用才买得起,而且当时购买自行车得凭票。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
80年代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公交车开始普及全国;
北京出租车黄色“面的”流行;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80年代末90年代初,飞机还是个新鲜事物,线路和航班次数都很少。
21世纪私家车普遍,品牌众多,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出租车更新换代,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
建设更加绿色、环保、人性化的新型交通体系;
火车、高铁、地铁、轮船、飞机成为国人常见的出行方式;
新能源车辆加快推广。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交通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作为工业革命象征的火车和铁路,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此后,中国也踏上了铁路探索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修筑国家或区域铁路线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69年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84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

材料二:

一个英国人“在伦敦演说,谓中国工程师能建筑铁路通过南口者,此人尚未出世云云”。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


1909年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演说:

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文选》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接受《民立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振兴中国唯一之方法,止赖实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故合数计划路线计之,至少当有十万英里(160934.4公里)。若以此十万英里之铁路,在十年内建筑之,机关车与客货车之需要必当大增……所以在中国建设机关车、客货车之制造厂以应建筑铁路之需,为必要之图,且其为有利事业尤不可不注意也。

——1921年10月孙中山《实业计划》


材料四:

2019年12月30日早上8:30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发车,前往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太子城站,标志着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5万公里。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
2.联系所学,例举导致材料二中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进步稍迟”的内、外因素(各一项)。
3.材料三中孙中山十年内建成十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能否实现?联系所学,简述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百年铁路梦”的认识。
2022-06-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1884年《点石斋画报》中的一副风俗画,该而主要反映了
A.火车成为中国主要交通工具B.收回利权运动蓬物开展
C.新式交通工具遭到强烈抵制D.交通近代化趋势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 修筑国家或区域 铁路线
1825年 英国 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9世纪 美国 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55年 美国 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85年 加拿大 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 欧洲 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 俄国 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910年 南美洲 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
184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6万英里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个区段,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后开平矿务局把唐胥铁路从胥各庄展至阎庄、天津,并拟再展至通州,以京中官员反对未果。1890年转从唐山一端向山海关外延展,由于中日战争停工。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准修建铁路,修成基隆至新竹段,限于经费,停止展筑。1895年台湾割让与日本,这条99公里的铁路也落入日本手中。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铁路大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2020-06-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交通规则的制定受社会环境影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存在的石刻实物(1181年),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按照国民政府于1930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汽车也是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但不久后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

——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近代行路方式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指出影响这一过程确立的因素。

材料三   1955年发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共28种,1982年《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1999年发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对于标线的形态、功能以及设置方式,标线的颜色和标划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2016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细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

——摘编自《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交通标志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10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国民政府偏重江南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促进商业发展
C.杭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D.列强不断扩大对原料的掠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