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张之洞曾说:“铁路一开,百废俱兴,人货运载,为有形之利;风气开通,才智增长,工商奋兴,穷民有业,上下情通,百事迅速,为无形之利。其收运费,有形之利犹小;而改振作,无形之利者乃大”。这可用于说明(       
A.民族危机改变了知识分子的追求B.开明士大夫极力追赶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C.西学东渐改造了中国的上层建筑D.铁路建设在中国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启蒙”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的变化

时间1500-18401850-193019501960
交通工具马车、帆船汽船、火车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
速度16公里/小时56-104公里/小时480-640公里/小时800-1120公里小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交通工具发展的趋势及条件。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2)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影响。
2022-08-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朗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B.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伦理道德
C.人们对改进交通工具表达不满诉求
D.市民对新市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2022-04-25更新 | 22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容城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古代的徽州,是一个地道的山城,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女人勤于农业。随着近代公路的兴修,在汽车开通后几年内,城里旅馆的招待茶房开始分班轮值,一天24小时服务,和沪杭没有两样;文明戏(话剧)京戏.绍兴戏等在当地都可观赏到。这说明,受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A.徽州经济高度繁荣B.江浙地区物流频繁
C.古城生活趋于便利D.市民生活节奏加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年代,“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主要说明了(     
A.封建思想阻碍近代化B.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
C.封建官员借机中饱私囊D.铁路修建打破了尊卑观念
6 . 近代以来,河南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其直接原因是
A.铁路的开通B.运河的修建
C.农业的发展D.工业的兴起
2021-01-19更新 | 78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音体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的小地主,从余姚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020-12-07更新 | 585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80年代,是否修建铁路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有相当一批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使“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这说明当时中国修建铁路的阻力是
A.思想观念落后B.社会动荡不安
C.政治制度落后D.经济实力不足
2020-1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

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9-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京张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
B.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C.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D.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