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由此可见
国有铁路营业统计概况(1907—1911)
年份营业里程车辆数载客人数装货吨数营业收入
1907年3392公里703573609943443270-7172321
1908年3554公里776190501675292650-1076515
1909年3659公里8075935260258084795453881
1910年4218公里86351152365075740245849098
1911年5006公里89461278500484340293946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
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孙中山说:“振兴中国催一之方法,止粮实业。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近代中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铁路是
A.关东铁路B.吴淞铁路C.胥各庄铁路D.京张铁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021-02-05更新 | 441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形成了立体交通体系B.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C.放弃了传统出行方式D.以旧式交通工具为主导
2020-12-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 年德国有铁路 18560 公里,1890 年增至 41818 公里,为西欧和中欧之冠。……密密层层的铁路网把德国紧紧地箍在一起。1879—1880 年,俾斯麦实行普鲁士铁路国有化,至 1900 年前后国有铁路已占很大优势。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1876 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以 28.5 万两白银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 年 7 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至 1911 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 公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 90.1 亿元,其中铁道投资 59.2亿元。到 1957 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 29862 公里,比 1949 年增长 35.8%。五年内,新建铁路 33 条,恢复铁路 3 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 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德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C.对西方文明盲目的效仿
D.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2019-07-12更新 | 776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淞沪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再建淞沪铁路。这说明
A.洋务运动成就巨大
B.清政府塑造自主的形象
C.列强经济侵略受阻
D.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
8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9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019-04-17更新 | 61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吉林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词宣称:“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从广告词中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
④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