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詹天佑是自主修建中国铁路的第一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江南机器局请在局内敷设铁路,清廷批驳道:“此层决不可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迅速发展。1904年,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人民要求废除清政府与美国合兴公司签订的出卖粤汉铁路的合同动。1905 年从美国人手中收回粤汉铁路主权。

——徐继素等《中国通史第4卷》

材料二:铁路影响并推动了农业的近代化。京绥铁路沿线生产的谷物,在未有铁路之前基本上供本地区食用,铁路通车之后,4/5由京绥路转运到京汉、津浦等铁路沿线销售。河南省原来种植芝麻不多,铁路修通后方便了芝麻运集汉口出口,于是芝麻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同样,河南植棉区扩大,逐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全省植棉区。“自足经济迅速破坏,都市工业品长驱直入,首当其冲者为纺织等家庭手工业。”

——摘编自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等

材料三:张家口者,为接壤蒙古之地,而为万里长城通商地之一也。清政府认识到从北京敷设一条铁路到张家口,可以密切华北与塞外包括内外蒙古的联系。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并授予道台官衔,这使他可以要求地方官吏协助办理筑路相关事宜。詹天佑说:“就此路之来源论,似应由京奉总工程司继续承办,....如此中国受双方之逼迫,乃知解决此问题,必须自行修筑,否则即作罢论,终遂议定自行试办。以上为京张路不得已而建筑之大略情形也。”

——中国铁道博物馆《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铁路对中国农业近代化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说明京张铁路“不得已而建筑”的缘由,并简析詹天佑能够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主观条件。②归纳制约中国铁路建设的因素,并指出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的史实。
2020-09-1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一)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姓主要的服装为“绿军装”、“干部服”。

1980年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1981年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2001年APEC会议全体与会领导人“唐装”亮相,引起全世界对“唐装”的追捧……2002年电影《花样年华》大热,张曼玉将旗袍演绎到一种极致,旗袍由此风靡世界。

——根据《改革开放30年青年服饰变迁及其特点》等整理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现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3 .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晚清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封建迷信是当时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B.官员的喜好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是向机械动力演进
D.近代交通的进步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铁路运输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为蒸汽机车的发明提供了必要条件。……贡献最大的是史蒂芬森父子,他们吸取前人和时贤经验教训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车,比当时其他同类发明更先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情形相像。……铁路的发明是轮子发明以来,陆上交通最伟大的革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有铁路及火车始于1865年。……此后,修铁路之议沸沸扬扬,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迄1911年(宣统三年),中国修成铁路4809.05公里,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4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
――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三   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平遥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
――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
请回答:
(1)史蒂芬森父子在哪一年发明了蒸汽机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车的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19世纪后半期“反对修铁路之声亦甚嚣尘上”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高潮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6-12-12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杭州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6 . 一个国家的领土规模、防御能力与行政效能,取决于这个国家交通系统的完备程度。就此方面而言,交通系统乃是统一国家维持其生存的首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裹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道。尤其秦之驰道,“东穷燕弃,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
材料二: ……私行人职事五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听之,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并不得辄受供给。谓私行人不应入驿而入者,笞四十。辄受供给,准赃虽少,皆杖一百。……邮驿本备军速。
——《唐律疏议》
材料三: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横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交通史航政编》
材料四: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因循浮惰营私的情形尚不能真正铲除;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一极小部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购得。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这方面的人才还不太够用,专门研究的独立机构也甚为稀少。九十年来的历史实在包括了不少的空白及断烂的以及灰色的篇幅,总老使人感觉着这种新事业,并没有好好的拼命作过。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全国性的驿站隶属什么机构?分析指出材料中所示唐朝驿站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障碍。
2016-11-18更新 | 6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封信:“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尚祈主持大计为幸。”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的遗折中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材料二 铁路既修,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轨距。为了省钱,有人主张采用2英尺5英寸,有人主张采用日本式的3英尺6英寸,但是英国工程师金达力主采用4英尺8英寸半的标准轨距(1.435米)。经过一番争论,金达的主张占了上风。1881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历经磨难终于动工兴建。因清廷怕震惊了东陵的先王神灵而禁止使用机车,所以特别声明,路成之后,火车用骡马拖拉。这段铁路用骡马牵引货车,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材料三 1898年3月6日订立的《胶澳租界条约》便规定:“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三十里内……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物料。”后来又补充规定:“在三十里内,除华人外,只准德人开采矿产。”这是当时众多欺压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标准文本之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李鸿章怎样的认识?两广总督张树声与其相比有何高见?
(2)综合上述材料,试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不利因素。
材料四: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3)我们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机遇的原因?
材料五:中国经济现代化曾发生两次进程中断,1937年—1945年工业化水平倒退,约到1952年才恢复到1936年的水平,1960—1977年工业化水平倒退。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4)1937—1945我国工业化水平严重倒退的原因?
2011-07-05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