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经常通过自己的团队迅速起草制订各种他认为必要的法律,然后提交国会批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方式被完全替代。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立法主体的变化B.行政权力的扩张
C.联邦体制的危机D.分权体制的质变
2 . 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是西方数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思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33年后美国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由政府担保存款安全,规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家,要求不得从事股票市场投机的信贷活动,恢复了整个信贷体系,稳定了人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等工作,国家建造18万项公共工程,使得400万人获得了就业机会。农民在一年内收入提高了38,购买力提高了25%,到1935年农业净收入比1932年增加了33.78亿美元。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对企业再生产进行干预。

——摘编自于燕飞《罗斯福新政及其意义研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措施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2020-07-11更新 | 5342次组卷 | 59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下,1938 年6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这部法案的主要条款包括每个美国工人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这部法案的通过
A.有效缓解了美国工人的罢工斗争B.有利于劳资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C.成为罗斯福新政时代终结的标志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5 . 1933年3月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这体现了
A.美联储通过增发钞票恢复了银行信用B.总统行政权扩大干预了国会的立法权
C.国家通过对银行的管控稳定金融秩序D.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扩大管制证券业
6 . 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是西方数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思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后,支持其理论的大卫·李嘉图等创立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33年后美国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由政府担保存款安全,规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家,要求不得从事股票市场投机的信贷活动,恢复了整个信贷体系,稳定了人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等工作,国家建造18万项公共工程,使得400万人获得了就业机会。农民在一年内收入提高了38%,购买力提高了25%,到1935年农业净收入比1932年增加了33.78亿美元。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对企业再生产进行干预,加大对工业部门的投资,使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国民生产总值也从1945年的3552亿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达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增长了37.5%,达到了2579美元。

——摘编自于燕飞《罗斯福新政及其意义研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就美国的国家干预主义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措施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美国史》:“另一个棉花丰收的前景迫使AAA(农业调整署)发起一次把庄稼犁入土中的计划。农业部长亨利·A·华莱士悲叹道:摧毁一片正在生长的庄稼是一次‘对我们的文明令人震惊的注解’,‘我只能默许其为一次对旧时失误产量垃圾的清扫’。”农业调整署的“计划”意图是
A.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B.通过减耕增产调控市场
C.行政干预调整劳资关系D.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经济大危机(10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2020-05-13更新 | 299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四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轻重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政府理财的经济学说,其出发点是国家直接进入商业领域取得经济收入,强调对货币铸造权的垄断,以手中的货币间接控制五谷食米等生活资料。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两种经济学说
A.其实践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B.都是反思当时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强调公有制经济的发展D.都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20-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3年,美国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主持出台了《农业调整法》。根据该法案,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土壤保护区,对耕地进行休耕,对自愿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户进行补贴。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意在保护美国的生态环境
③为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条件   ④导致美国出现了粮食短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