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实线为美国,虚线为苏联)(  )
A.AB.BC.CD.D
2019-07-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两“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市场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中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19335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四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021-03-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8-07-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表5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英国10010010010075
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
法国100100100100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

表6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国家1950-1973年1973-1978年
日本14.11.1
联邦德国7.60.9
意大利6.72.0
法国6.11.3
美国4.32.5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旧民主秩序”和“新应用”?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表5,指出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根据材料二表6,概括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发展的趋势。

2018-06-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8年,德国纳粹党还只是一个拥有81万张选票的小党。到1933年,纳粹党获得1374万余张选票,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上台执政。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德国对国联的不满B.经济大危机的刺激
C.人民对民主的渴望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6 . 据如表可知:当时的美国

表1930-1932年美国工人发放工资额变化表

年份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发放工资额

81.3%

61.5%

41.6%


A.对外贸易锐减B.工人数量激增
C.工业得到复兴D.经济危机加深
2020-07-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材料二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10月15日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和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带领本国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邓小平高度一认可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模式”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1世纪我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下表为1929年和1934年不同类型产品的世界贸易值(1929年为100)变化统计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9年1934年
制成品10033
原料与半制成品10035
食品10034

A.国际市场争夺加剧
B.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C.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全球货币体系崩溃
9 .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结果出现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2019-03-27更新 | 836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