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以前,美国国会基本掌握立法权,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立法,国情咨文实际上成为一种立法纲领。这一变化
A.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体制B.背离了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C.反映了行政权日益扩大趋势D.表明国会主要权力遭到剥夺
2 . 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及其所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的统计表。对表中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年份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
人数(万)11714711278.918868117
比重(%)6.37.25.23.17.22.83.5

A.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效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25年,欧洲已有8个代议制的国家实行了独裁统治。1933年,意大利法西斯领导人抵达芝加哥,受到了当地民众与官方热情的欢迎,罗斯福总统也请他共进午餐。这反映出
A.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国际紧张B.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增强
C.美国正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D.传统资本主义遭遇信任危机
2021-04-15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始终不承认苏俄(联)。但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罗斯福执政后,国内要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1933年11月,美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由此可见,美苏建交
A.突破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藩篱B.基于共同解决经济危机的考量
C.迎合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D.表明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6 . 自由与平等是近代文明的两大价值。社会公正是自由和平等的调节器,通过公正实现二者的相对平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主义是……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据《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从19世纪以前英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指出自由主义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的逝去,自由主义同其他历史运动一样,在性质上起了明显的变化。……早期的古典的自由主义转为一种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投票箱前的平等补充了法律面前的平等。
——据《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呈现的趋势,并分析促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举一例英国的相关
史实说明“投票箱前的平等补充了法律面前的平等”。
材料三   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平衡?
材料四   在1981年2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就提出了大规模减税的建议。……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材料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是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4)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材料五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6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1929~1932年,德国建成从科隆到波恩的汽车专用公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1933年后,德国大规模规划、设计和建设高速公路,截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6年期间共建成3440公里,形成以柏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德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A.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德国的综合运用B.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C.反映了德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为德国法西斯战争提供外部交通条件
2022-12-12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8 . 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B.强化了联邦政府权力
C.接受了凯恩斯主义的指导D.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25—19291930—19331934—1937
谷物10093.386.7
奶和奶制品100100.998.5
瘦肉、鱼类10096.294.7
10010093.7
A.失业人数的剧增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
C.农产品价格提高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
10 . 19世纪,美国开始对拉美地区进行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对拉美国家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C.拉美地区国际地位提高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