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90.4—12.38.7
193355.6—4.124.9
193572.210.920.1
193884.7—6.3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我们试图寻求安全的未来,我们期待一个建立在四大自由基础上的世界。这四大自由是:

第一,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言论和表达自由。

第二,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第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来说意味着全世界范围内的裁军,而且裁军将变成一种趋势达到某种程度以至于任何国家都无法用武力侵犯其邻国。

——富兰克林.罗斯福,面向国会的国情咨文演讲,1941年1月6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对自由思想的发展,概括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大自由”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龚泽琪、董连泽《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背景,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佣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2018-09-11更新 | 155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1956年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81岁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根据《大国崛起》《百度词条》《邓小平五见哈默》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 按照目前的石油需求趋势,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石油需求乃至一次能源需求第一大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超过50%,到2030年将达到75%。
——摘自《上海证券报》,《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回答:
材料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神盒”。
——周晋《大国石油》
(1)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结合材料一指出哈默投资石油业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打开石油‘潘多拉神盒’”的含义?
2016-11-18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如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3-03-16更新 | 580次组卷 | 6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
2022-07-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所示为1900-1933年美国钢铁产量(单位:万吨)数据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钢铁产量的波动变化根源于科技革命
B.①时期波动式上升与军事订货刺激有关
C.②时期大幅下降是经济大危机的恶果
D.③时期波动式恢复主要是由于国家干预
2020-12-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遥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以法律形式嘀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威万历年同,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看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白银为栎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特型的开端,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1934619,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飞涨……银价暴涨造成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支出大增,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1935114,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署《白银协定》,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美国维持银价的稳定,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锈及美元桂钩。中国实行法币改革的成效是极其显著的。至1936,将外国资产全部从白银置换为法币,这些财富是中国DP3,是中国法币发行重的8,不得不说是中国金融界的一场重大历史性胜利。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及成效。
2020-02-1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