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021-07-14更新 | 440次组卷 | 85卷引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指出,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意味着再生产过程矛盾的暴力爆发,还意味着这些矛盾暴力的、暂时的、局部的解决,表现为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恢复平衡,为生产力新发展扫清道路。可见经济危机
A.引发矛盾暴力爆发B.使矛盾获得了解决
C.客观上具有建设性D.扫清了发展的障碍
2021-04-1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4 . 下表为1921—1931 年胶州进口货物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据此可知
A.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了中国市场B.大危机冲击下各国加强了对华商品倾销
C.巴黎和会限制了日本对华扩张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2021-01-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书中提出:“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走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经济“滞胀”局面
C.经济危机
D.社会主义运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
7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020-04-04更新 | 345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是罗斯福的朋友和顾问,对于他们的私人企业经济感到失望,开始对苏联的实验发生兴趣,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十分热心:重实效的经济学家、工人领袖、社会活动家和工程师们,都称赞他们访问苏联时看到的东西。这一现象
A.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B.是苏联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使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说明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敌意消解
9 . 阅读美国《大萧条前后批发物价指数走势表》,对DE段物价指数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价上升通货膨胀B.供求关系趋向平衡
C.生产过剩根本解决D.就业充分收入均等
2020-02-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
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