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说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时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019-05-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美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为此罗斯福为自己辩解说“一个路人救了落水的富翁,富翁不但不感激路人的救命之恩,反而责怪他没有捞起自己的丝绸小帽”,对此理解准确的应是
A.罗斯福有意博得资本家的好感
B.罗斯福在调节劳资矛盾时倾向于工人
C.罗斯福示意资本家以大局为重
D.罗斯福为得不到资本家的理解感到委屈
3 .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019-03-03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高一岳麓版必修二第十二周周末自测题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战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请回答:

(1)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大萧条时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第一次腾飞期。1935年,美国电影观影人次每周超过8 000万,尤其是场面火爆的歌舞片大受欢迎,歌舞片《起立欢呼》抚慰了美国人脆弱的心灵,主演秀兰·邓波儿成为影迷心中的“第一童星”。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电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B.电影是社会现实的再现
C.精神需求助推影视发展D.电影赢得底层民众追捧
2023-02-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931年10月刊载的讽刺漫画(通往繁荣之路)。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指示牌上凌乱的信息: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还有一块绕柱两圈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就在拐角处”(JustAround
TheCorner)。下列各项中,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①美国正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
②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
③美国交替使用反危机手段摆脱“滞胀”困境
④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干预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1-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罗斯福政府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同时“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至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因而被称为“共产主义的代言人”,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措施具有抑制与救济相结合的特征                         ②容易加剧美国社会各阶层贫富分化
③这可能为资本家质疑新政提供依据                         ④新政并未真正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2-10-3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10月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模仿了苏联模式
B.罗斯福新政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
C.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两场改革都是原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9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罗斯福在任期间,共进行了30次炉边谈话,如表是其中六次“炉边谈话”的节选,对表格涉及的新政措施分析正确的是
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
谈银行危机遏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
简述“新政”规划
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①施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尽快结束混乱状态
②利用公众舆论对立法和司法部门施加压力
③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保障工人权益
④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自由与平等是资本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张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演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与平等代表了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在自由主义引导下,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但是,追求个人解放,人人平等的价值理性却被淹没了,社会平等被忽视,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

材料二   面对危机,一些富有远见、务实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在内在逻辑上与之一致的系列改革。这次调整使19世纪经典意义上的自由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中注入了平等和公正的元素,如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材料三   1973年,一场始发于英国,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各国经济低速增长甚至停滞、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纠缠在一起。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表明,战后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失灵。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以“里根革命”和“撒切尔夫人改革”为代表的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调整。改革者们绝不是完全回到自由放任的老路。在现代科技革命所造成的新形势面前,资本主义需要寻找一个自由与平等的平衡,一个效益与公平的契合点。

——摘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上半叶“社会差异”的表现及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价值理性”而进行的理论思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列举罗斯福新政在1935年的社会立法,简述战后西方国家改革与新政相一致的“内在逻辑”。
(3)阅读材料三,用一个专有名词概括“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经济政策。综合材料一二三,概述18-20世纪西方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2022-03-2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