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1938年,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匈牙利由31.8%增至42.6%,保加利亚由75%增至90%,西班牙由62.7%增至75.5%;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美国脱离金本位制,英镑贬值30%。这对于用黄金、美元和其他未贬值货币计算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世界价格都施加了下跌的压力……美国的贬值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日元在英镑跌价后,立即贬值。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金融系统已几乎完全瘫痪。1933年3月6日,罗斯福援引“对敌通商法”,宣布银行休假四天,开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该法案授权复兴金融公司(1932年美国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购买银行偏好的股票,允许联邦储备银行借款给非联储成员银行的州属银行。6月,《1933年银行法》签署,它加强了联邦储备局对其成员的监控力度;授权给联邦储备委员会,使其能够为成员银行制订最高利率。1934 年,又通过《证券交易所法》,明确了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防止弄虚作假。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影响》

材料三:1943年-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讨论谈判,商定了充满妥协的方案(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在汇率上兼顾了稳定性与灵活性。……第二,在帮助会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上,英国向美国让步,英国和美国都认为,当某个国家因为临时性的投机干扰,或周期性和短期性的经济失衡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应该给予这个国家必要的帮助。第三,双方同意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为预防资本流动对一国收支的扰乱,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当一种货币被确定为稀缺货币时,成员国可以对这种货币实行差别性的外汇管制。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出现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2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艰难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放弃金本位制,纷纷下调本国货币的汇率,争相扩大出口。结果导致国际贸易陷入停滞,英国和法国则利用广阔的殖民地发展“封闭经济”。随后各国采用管理货币制度,一遇到财政困难就通过发行不兑换纸币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货币与商品秩序土崩瓦解。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三   为了实现二战后稳定的货币体系,各国货币要与美元确定比值关系,而美元承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样各国货币通过美元间接实现与黄金价值的锁定关系。而IMF正是确保这一货币比价关系稳定的一种基金。建立这一基金的初始,美国自然出大头,28亿美元占27%,英帝国作为一个整体占25%,因为各种决议都需要80%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因此英美都有否决权。美国清楚,英国不可能投票时将帝国所有属下的自治国的投票权全部集中起来。因此,还是美国说了算。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世界各国都放弃金本位制”的主要原因,概述各国货币政策对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如何看待“美国说了算”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影响。
(4)阅读“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图,指出当代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金融系统已几乎完全瘫痪。193336日,罗斯福援引“对敌通商法”,宣布银行休假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该法案授权复兴金融公司(1932年美国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购买银行偏好的股票,允许联邦储备银行借款给非联储成员银行的州属银行。6月,《1933年银行法》签署,它加强了联邦储备局对其成员的监控力度;授权给联邦储备委员会,使其能够为成员银行制订最高利率。1934年,又通过《证券交易所法》,明确了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防止弄虚作假。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中国金融体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金融体制。1979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建立或恢复。四大银行各司其职,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银行体系。此后,国家先后又制定了《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和《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制法规。这些金融法规的制定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证,使得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对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中美两国金融改革相似的成功经验。
2022-06-0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我们对美国的崛起感到兴趣,这种兴趣必定不在国际方面,至关重要的是独立本身,是《独立宣言》以及1787年美国宪法。在决定性的年代,年轻的美国依托它们找到了自己。在新生的美国社会,人们把通往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权特权——即金钱的——道路向一切人开放。利润不是保留给一个严密封闭的阶级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一个比其他地方更开放的社会中碰碰运气,都可能随时随地跨越社会阶层间的巨大障碍。大量新来的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启动。征服西部和远西部的美国,基本上是信奉新教的美国,新教单枪匹马地面对移民这种突然产生的困难的人文局势,使这熊熊的火焰维持不熄。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不仅仅是一场美国的国内巨变,也同样引发了一场国际经济的变革。与胡佛不同,罗斯福将贸易政策作为推动国内经济的突破口。在1932年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前,他就公开支持赫尔的国际经济原则并将之写入其竞选宣言。赫尔是自由贸易原则的忠实信徒,他认为只有实行开放的国际贸易,才能复兴世界经济。在赫尔的推动下,罗斯福设法让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法案》。到二战爆发前夕,美国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贸易条约,与签约国家实施了“互惠贸易”“平等待遇”,直至1947年这些原则被写入关贸总协定。

——摘编自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崛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述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影响。
2022-05-14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1789通过了第一个关税法案,将从价税从5.25%提高到7.5%,并对酒类、糖类与咖啡征收特别关税。
1816通过了《关税法案》,对一般商品征收7.5%—30%的关税,对需要保护的工业进口产品征收特别关税。
18621864政府提高了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平均税率达到了48%。
1930出台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使美国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达到55%以上。
1934颁布了《互惠贸易协定法》,确立“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规定美国与任何一国政府或机构签订贸易协议所达成的优惠待遇均自动适用于所有与美国签订贸易协议的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之间达成的贸易优惠待遇也直接适用于美国。
1939美国与29个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议,相互削减关税。
1948推动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世界范围进行降低关税的谈判。
19631967西欧进行降低关税的谈判,商定从1968年起的五年内,美国与西欧平均降低关税35%
1974通过《1974年贸易扩大法》,规定:当进口商品对美国相关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时,允许总结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或施加非关税壁垒给予临时进口救济。
1978卡特总统提出“自由贸易也必须是公平的贸易”。
1986美国通过《综合贸易法案》,强调要对实施“不正当、不合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或做法”的国家采取报复行动。

——摘编自白彦锋、赵聪《美国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2022-05-04更新 | 39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1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
7 . 【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由于重商主义在欧洲的流行,英国政府鼓励谷物出口,限制进口到18世纪中后期,虽然英国的农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英国政府于1815年颁布了谷物法,限制来自外国的廉价谷物对本国谷物的冲击。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

材料二   美国为了不让别国商品染指美国市场,于1930年6月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共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其中50种从免税改为征税,平均进口税率提高到40%的新高度。加拿大几乎在斯穆特—霍利法案出台的同时,通过法案大幅度提高向美国货征收的进口税率,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提高商品进口税率,有些国家还对用于购买外国货的外汇实行管制,或者限制商品进口数。1932年,英国建立帝国特惠制,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排他性的贸易集团,占有世界五分之一陆地面积的辽阔市场。

——摘编白胡毓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1815年谷物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指出1815年谷物法与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案的共同本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同的贸易不断发限,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一并通成强大的频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公有地和世袭的份地都变成了私有土地。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的高建度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90年代的农业萧条并未从美国经济中消除阴影,它一直在20世纪美国经济中成为导致危机的潜在国素。农民没有享受过20年代的繁荣,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他们的处境更为悲惨。1933年1月,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第三说:“除非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整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表现。简述罗斯福政府为防止农村“闹起革命来”而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
2022-04-06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秘籍02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9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2022-03-3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l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llow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现代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18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济源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