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其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就是在相互独立平等基础之上的市场交换,而交换在本质上则是基于一种交易上的契约关系,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获得不再是依赖于特权或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自由被视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自由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换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本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就市场本身来说也是自由的,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亚当·斯密最终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思想家们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权利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解决,这一论述也彻底扭转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人的权利的论证路径。

——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材料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造成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竞争,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认为工业主义的生产毫无秩序,不能按比例给予报酬,不能保障生产者即雇佣劳动者从增加的财富中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因而他主张建立不仅能解决失业而且能取代现存制度的新制度——“和谐制度”。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叫做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不仅生产领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的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垄断,垄断的产生又加剧了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同时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1902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甚长,煤矿主顽固地拒绝工人的合理要求。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干预,这一年10月,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地要求政府动用军队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了罗斯福,他告诉煤矿主说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的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结果煤矿主屈服了,不得不提高工资10%,工作时间减到9小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构建的“商业社会”的特征,如何理解亚当·斯密进行的是“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的另一种启蒙”。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傅立叶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面对“竞争所带来的不合理社会”,19世纪上半期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简要说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
2021-08-2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7近代世界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
2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021-08-2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4 . “逆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40%提高到479%.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在193111月实施了《非常进口税法》,试图通过征收高关税的方法对某些进口产品进行歧视性贸易限制。法国通过修改关税税则对来自英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5%的关税。

——保建云《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

——余淼杰等《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各国实施贸易限制举措和禁航禁运管制,直接破坏了 WTO框架下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其短期内会严重扰乱、破坏各国抗击疫情的防疫物资贸易往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中长期内会损害贸易规则,产生严重的贸易破坏效应。

——张茉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全球贸易的冲击与对策建议》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背景和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组织框架?该组织本身存在哪些问题?后来被哪一组织取代?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外贸的冲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宣布,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40年成立了延安体育会,组织和推动体育运动,增强军民体质在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体育是必修课,低年级以走、跑等活动性游戏为主;高年级除了赛跑、爬山、跳高、跳远、双杠、石锁、太极拳、滑冰、游泳等项目外,还有军事常识学习与操练。延安大学成立了体育系,培养了一批体育人才,这些学员大多分配到部队和学校担任体育工作。在陕甘宁边区从清晨到傍晚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战士锻炼的身影,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摘编自刘宇《抗战时期根据地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探析》

材料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完成,美国教育家掀起了一场儿童研究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儿童白宫会议。1929,受经济危机影响,学校艺术教育缺失,艺术教师离职引起了公共工程署负责人哈利·霍普金斯的担忧,他认为公共工程署应展开一场艺术教育。新政中开展了儿童美术教育、戏剧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仅纽约市参加过美术课堂的儿童超过200,开展了几百次艺术展。儿童戏剧成就显著,人们创作上演了《皇帝的新装》等多部著作,为年轻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联邦儿童戏剧计划提高了他们的戏剧欣赏水平,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培养了消费者。音乐教育激发了儿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推动了美国本土音乐的发展。这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深深贯彻了罗斯福总统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教育孩子们在困难时期要懂得心存希望、要懂得关心帮助困难的人。这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观、教育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宋海燕《未来公民的塑造: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美育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体育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美育教育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651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此后不断完善,为此还引发了英荷战争
16901693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
1815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41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
1846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正式确定为英国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的史实依据。
2021-06-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重点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

——摘编自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2021-06-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基础过关)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985年英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整理

材料二   19328月,英国与其各自治领间签订了一项双边贸易协定,以帝国特惠制保护整个英帝国的市场。协议规定:“英国对从各自治领进口的商品实行免税或减税的优惠政策;英国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以保证帝国各自治领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的工业品输往自治领时相应的享受关税优惠政策,对来自英帝国以外国家的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二战后,帝国特惠制影响逐渐减弱。1971年英国与欧共体达成协议,接受自1973115年期间逐渐废除特惠制。1977年底特惠制正式宣告结束。

——摘编自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等


(1)指出第一低谷期英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并说明1932年帝国特惠制的影响。
(2)结合第二低谷期时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对帝国特惠制逐渐失效进行历史解释。
2021-06-05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救济工作,并且注重对症下药。早在周朝,政府经常派出使者深入民间考察民情,以便及时对百姓实施救助。汉代则采取了包括放账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在内十多项扶贫措施。以及限民田、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同时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兴修水利、编制农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教助贫户,并设立“纳业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美国,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推行“新政”,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紧急救助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开创了公共救济模式。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将社会救济纳入美国救济体系。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同年,实施了面向儿童、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列举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救济措施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两国的国家救济措施得出哪些启示。
10 . 儿童福利的演变

材料一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中孤儿和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病。因此,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去。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满小欧《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材料二   战后以来,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项值得自豪的成就。……出生:*贫困的母亲可获得附加补助加上一次性补助。每个婴儿出生、医药费平均为1150英镑,全免。儿童时代:(16岁以前)每个儿童每星期得6.85英镑津贴。贫困失业家庭11岁以下的儿童每星期得9.60英镑津贴。*未失业贫困家庭可获得家庭收入补助。小学和中学教育免费。*有的儿童可享受免费牛奶、午餐。(注:带*的为政府打算取消的项目)

——洪江《“从摇篮到坟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孤儿援助方式的变化,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儿援助观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的欧美儿童福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