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1917至2012年美国《总收入份额》,下方曲线代表前10%收入最高人群的财富比重,上方曲线代表剩下的90%人群收入的所占比重。



试以上图两种人群的财产关系为主题,选择材料中某个时间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说明一种历史现象。并结合美国近现代史解释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要求结合时间、解读曲线趋势、指出历史现象、解释成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政策盛行时期主要内容
重商主义16一17世纪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要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
自由主义18—19世纪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强调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来消除危机。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共场合,经济学家一般都会不厌其烦地为自由贸易唱颂歌,如下表:


——摘编自【美】丹尼岁德里克《全球化的悖论》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4 .
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1928—1937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因此,五年(1928—1937年)计划和大萧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居有突出的地位,它们一者衬托了另一者,两者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觉到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从材料中提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并做到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英】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6-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集中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信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自由市场贸易将会使整个社会受益。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贫易战争》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府和市场关系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主题。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演变发展的历史,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理论交替占据主导地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崇尚通过自由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配置资源,主张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但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彻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的严重弊端。作为对完全自由市场的反思,凯恩斯主义主张以总需求管理为核心的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然而,伴随70年代严重“滞胀”现象的出现,否定政府作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新兴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又成为了经济学的潮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市场经济理论史就是一部政府和市场关系争论的历史。

——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加以阐述。(要求:建议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