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历史的语言有“史料”、“史实”、“史论”之分,有的偏向于“事实”,有的偏向于“观点”。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陈述中,其中属于更偏向于“事实”的一项是
A.政治领袖本应该解决经济危机
B.《公平劳动标准法》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的一项改革成果
C.罗斯福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D.罗斯福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检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刷”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统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l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

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百日新政”作用有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2019-05-08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作出合理推断。下表是根据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阶段平均失业率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1820-1870年---0.2
1870-1913年4.50.4
1920-1938年
1950-1973年3.04.1
1973-1979年4.1

A.7.3   -0.7   9.5B.-0.7   9.5   7.3
C.7.3   9.5   -0.7D.9.5   7.3   -0.7
2017-06-1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约24美元的小物件从土著人手中买下哈德逊河谷一带,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由于原居当地的勒纳佩人数量大大下降,这里成为了黑奴市场的大本营,人口贩卖相当的盛行。1664年,英荷战争结束后,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占领了这块地方,改称纽约。20世纪初,纽约的曼哈顿集中了美国七家大银行中的六家以及各大垄断组织的总部,其南部的华尔街更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的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2001年9月11日,灾难再次发生在这里,伊斯兰激进分子劫持两架民航飞机撞上世贸大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震惊全球。

——根据李三虎《纽约与广州:一种城市变迁的历史透视》等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纽约的历史变迁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7-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纽约只有300多年的历史。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约24美元的小物件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荷战争结束后,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占领了这块地方,改称纽约。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国际大都会。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的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市成了主导世界的城市,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根据李三虎《纽约与广州:一种城市变迁的历史透视》等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纽约的历史变迁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三             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20183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10%的关税。323日,特朗普根据“301调查结果”签署备忘录,拟对价值600亿美元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323日,中国政府宣布拟对价值30亿美元的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                                             

——摘编自新华网通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材料二中“关税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有何显著特征?
(2)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制度性因素。综合上述四材料,说说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两点建议。
2018-11-05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   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1980年4月,他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并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