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00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分析原因。根据材料概括变化的特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2-04-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些中国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巨大,它使美国克服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拯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另一些中国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没什么进步性可言,不应当过分赞扬;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虽然新政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逃过一劫,但是在很多根本问题上少有作为:财产关系和财富的分配没有根本的改变;最无权的弱势群体,如移民工人、佃农、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很少改善;种族和性别歧视问题没有好转;另一些美国历史学家强调,新政无法真正使美国摆脱危机,因为它所推行的国家干预政策,破坏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精神;而政府对穷人的救济,既宠坏了日益增多的懒汉,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2021-11-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力推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构建“自我利益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其国际贸易政策在此时期充满摇摆性和矛盾性,即自由主义贸易政策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交替运用。

——摘编自郭百红、顾学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演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2021-12-2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12月胡佛对国会提出,经济萧条不能靠立法行为和行政表态来医治,经济创伤必须由经济躯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基层单位的行为来治愈。胡佛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在社会救济方面,胡佛政府一再声明,失业救济问题应当通过私人慈善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资源合作来解决。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态度,简要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
2021-09-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份1913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昔特)39.7922.1334.55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摘选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但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发展迟滞不前甚至有严重倒退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无力控制一个具有7亿消费群的国家经济,导致人民对现有生活的状况日渐不满。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开始推行由周恩来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尝试对当时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摘编自《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5年该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5年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两项重要创举。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021-1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有效克服危机尚需时日,这期间美国的农产品价格仍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所以必须着眼在国内寻求一个实际能够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有效方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小麦、玉米、燕麦等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从每蒲式耳28.5美分增加到52.3美分,棉花价格从每磅6.52美分增加至9.09美分,美国农业的总收入从390亿美元增加至660亿美元。

——摘编自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公开声明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要想维护它,就要改革它。农业新政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改革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改革。

——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减少农民生产过剩”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改革方面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金融业和工业方面的重要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8 . 美国区域经济兴衰、西部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平均失业率在1933年约为20%,而在西部一些地区超过了25%。从1929年到1932年,(美国)东部居民的收入下降了约三分之一,而西部和大平原的居民收入下降了大约一半……在俄克拉荷马州,1931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为450565美元,其中338.092美元,即超过75%的经费须用于救助活动。科罗拉多州因为延迟建立救济署结果导致了近千人袭击丹佛立法会议厅,甚至有人还想要抢劫粮仓。

材料二   1933年底,(美国)公共工程署在华盛顿州雇佣的工人超过54000人,从事粉刷建筑、修复道路、清理土地等工作。……到1937年,华盛顿州经济主要指标已接近1929年的水平。在爱达荷州,企业所得税从1933年的26.5万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138.4.万美元,人均收入从1933年的287美元上升到1939年的452美元。……据估计,到1935年,根据《农业调整法》拨付的救济和贷款资金超过11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给予了10个大平原州。仅北达科他一个州在1933年至1940年间,根据各类农业项目拨付的资金就超过了1.42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三   审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多年来实际上没有摆脱“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为目标的理念……表现在实际开发中就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西部地区延续。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矿产和能源资源被大量开采出来,然后源源不断的供给到东部,从而延续着西部开采资源,东部消耗资源、深加工资源的垂直分工格局……另一方面,西部的人才、资金、产业等循着市场的渠道大量流向东部。

——摘编自谭振义、赵凌云《中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历史审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美国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政府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
2021-09-05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川师大学附属第九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假如现在我已经说服了你,使你相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那么从本书讨论的国家危机历史中,我们具体可以学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概括性的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这7个国家为解决危机所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承认国家陷入危机;主动承担责,做出改变,而不是推卸责任,以受害者自居;划清界限,确认需要改变的国家特征,而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国家一无是处;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了解其他国家在面临与自己相似的问题时曾采用的成功解决问题的模型;保持耐心,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思考国家核心价值观中哪些部分依然适用,哪些部分已经过时;践行诚实的自我评估。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材料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的认识,并结合世界史内容予以说明。(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救济工作,并且注重对症下药。早在周朝,政府经常派出使者深入民间考察民情,以便及时对百姓实施救助。汉代则采取了包括放账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在内十多项扶贫措施。以及限民田、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同时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兴修水利、编制农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教助贫户,并设立“纳业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美国,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推行“新政”,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紧急救助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开创了公共救济模式。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将社会救济纳入美国救济体系。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同年,实施了面向儿童、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列举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救济措施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两国的国家救济措施得出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