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福利政策改革”某学生拟写一篇题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福利政策改革”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材料一   “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在布鲁克林区的‘血汗工厂’里,15岁左右的童工每周只挣二元七角八分;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20%营养不良”。

——整理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二   一组大萧条时期的儿童照片

领救济食品的儿童美国孩子的圣诞晚餐

材料三   美国儿童局是世界上第一个办理儿童事务的政府机构.1929年儿童局被削减了用于研究的活动经费.1929年,国会取消旨在保护母亲和儿童权益的谢泼德·托纳法案。

——整理自《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1)上述材料对于研究主题具有怎样的价值?

材料四

时间措施
1935美国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和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
1935《社会保障法》获得通过.与儿童福利相关的,包括未独立儿童补助、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残疾儿童服务、一般儿童服务等项目
1935全国青年署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半工半读机会,中学生每月可挣57美元,年满17岁者可参加政府建立的自然资源保护队,每月可得30美元
1938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18岁以下童工不能从事41项危险职业;法律将大多数农业部门的雇佣儿童排除在外

——整理自《新政时期的美国儿童局》


(2)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政时期美国儿童福利政策改革的特点

材料五

时间法案内容
1961《特别未成年儿童援助法案》将援助儿童的范围由孤儿、单亲扩大到父母双方一方失业的儿童
1963《社会保障法修正案》进一步加强对困难家庭儿童的援助计划
1974《儿童虐待预防及处理法案》将遭受家庭虐待与忽视的儿童纳入政府保护体系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福利政策改革。
2 . 历史中的垄断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楚同学在参加了“历史中的垄断现象”的主题研究中了解到《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对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为此,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盐铁论忧边》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盐铁论·申韩》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què,音却,忠厚),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盐铁论》


材料
●蔡襄曾记载:福州地区的荔枝味道鲜美,在刚开花时就被商人以“立券”的形式承包收购,待到果实成熟,经陆海交通被转运到京师、北漠、西夏,以及新罗、日本、琉球、大食等地区,“重利以酬之”,因其被垄断,故稀有堪比红色的盐,商人凭此一年所得,数千万亿计。但荔枝产区的农民若想品尝反而成为稀罕物,“以其断林鬻之也”。

——摘编自罗维英《论宋代国家对私人垄断行为的法律约束》


●谢尔曼法是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

——摘编自百度百科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的危害,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的优势,有的同学看到了垄断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调整。请以“历史中的垄断现象”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料是学习与研究历史地依据和基础,图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供求关系状况基本平稳D.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2021-10-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的语言有“史料”、“史实”、“史论”之分,有的偏向于“事实”,有的偏向于“观点”。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陈述中,其中属于更偏向于“事实”的一项是
A.政治领袖本应该解决经济危机
B.《公平劳动标准法》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的一项改革成果
C.罗斯福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D.罗斯福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
6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特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

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转”。

——据《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7 .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经济原因。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2-06-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黄金价格由每盎司29.80美元提高到31.36美元。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元的价值已降到59.6美分,政府收购黄金的价格定为每盎司35美元。罗斯福政府这一政策
A.导致世界货币体系分裂B.增强了商品对外竞争力
C.加剧了美国工人的失业D.缓解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9 . 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与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英国与“国际政治联盟”做出的“重新调整”,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写出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会议名称,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第35任总统约输肯尼迪曾经说过:““危机’在中文中由两个字构成,一个是危险',一个是机会’。”从最根本上讲,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可能提前做好准备的。当危机来临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危机。如何处理危机植根于我们的价值判断中,危机既给人们带来危险,也给人们带来机会。

——摘编自陈春花《危机的本质是机遇》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危险与机遇并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0-16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