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 士的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摘编自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 8. 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 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 连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各个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对于线上购物已经有了更强的依赖性,线上购物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在双十一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在今年的双十一中,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吸引力,但是却不如之前那样一鸣惊人了。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的居民净存款相较去年同期多了 7.66万亿元,平均下来,每个人多了足足5000多元净存款。那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花钱了?其实还是缺乏信心所致。股市、楼市等异常低迷,老百姓不敢轻易投资。疫情反复,大家也无法出门消费。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存钱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摘编自《腾讯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3-03-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一直以来都受到东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时期起,什伍组织便是维护乡间治安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什伍组织,形成监督体系,防患于未然。这种强制百姓参与治安防控的极端作法,在唐代的____、宋及明清的____中,不断地重现。

——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我国古代教化的推行主要是以官方为主导,即通过官方学校来传播教化思想,但是它难以触及社会底层……宋代对于教化的认识已经从“上所施,下所效”转变至“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层面。教化的载体不再局限于官方的诏令、法律等,而是所有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都可以用来推行教化。

——高文敏《宋代民间音乐中的社会教化研究—以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为中心》

材料三   胡佛在竞选中坚持在解决经济危机的时候,联邦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罗斯福则指出,政府有责任保护全体公民的自由和私有财产,而不是偏袒个别小集团。他说:“下届政府一定不能代表美国的部分人,而是要代表所有的美国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

——白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观念之争》

(1)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一空白处的基层管理制度并概括中国古代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前后对百姓的教化发生的变化。列举“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载体”的典型代表并指出其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层面解决“饥饿、匮乏、不安全感、贫穷和恐惧”的法案及其制定年份,并就这一法案能否真正解决美国“真正的敌人”,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000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l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llow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现代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2-03-18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6 . 危机的应对与抉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斯兰土耳其国家对基督教世界的步步紧逼使西欧的处境和空间不容乐观,在内外困境之下,西欧国家迈出了新的一步。

第六编新兴的西方世界,1500-1763

3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

3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

3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3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节选

材料二   美国为了不让别国商品染指美国市场,于19306月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共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其中50种从免税改为征税,平均进口税率提高到40%的新高度。……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日本轻纺工业依靠工人工资低、劳动时间长等低成本优势,加上政府补贴和货运费用不合理的降低等,向外倾销产品。英国在其主要的棉纺织品海外市场迅速溃败。面对日本的疯狂倾销,各国群起而攻之。……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国家迈出了新的一步”的依据。结合所学从西欧解决其“处境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作者以1763年划界的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的突出情况,结合所学简析其负面影响。写出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针对此问题的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中所指之危机,结合所学分析该危机最终得以解决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层面危机应对的认识。
7 . 【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由于重商主义在欧洲的流行,英国政府鼓励谷物出口,限制进口到18世纪中后期,虽然英国的农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英国政府于1815年颁布了谷物法,限制来自外国的廉价谷物对本国谷物的冲击。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

材料二   美国为了不让别国商品染指美国市场,于1930年6月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共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其中50种从免税改为征税,平均进口税率提高到40%的新高度。加拿大几乎在斯穆特—霍利法案出台的同时,通过法案大幅度提高向美国货征收的进口税率,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提高商品进口税率,有些国家还对用于购买外国货的外汇实行管制,或者限制商品进口数。1932年,英国建立帝国特惠制,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排他性的贸易集团,占有世界五分之一陆地面积的辽阔市场。

——摘编白胡毓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1815年谷物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指出1815年谷物法与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案的共同本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假如现在我已经说服了你,使你相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那么从本书讨论的国家危机历史中,我们具体可以学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概括性的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这7个国家为解决危机所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承认国家陷入危机;主动承担责,做出改变,而不是推卸责任,以受害者自居;划清界限,确认需要改变的国家特征,而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国家一无是处;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了解其他国家在面临与自己相似的问题时曾采用的成功解决问题的模型;保持耐心,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思考国家核心价值观中哪些部分依然适用,哪些部分已经过时;践行诚实的自我评估。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材料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的认识,并结合世界史内容予以说明。(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512日,美国总统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 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规定农产 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编白李植桥《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总统”是谁。概括他调整农业生产的主 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