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0 道试题
1 . 1933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到1939年底,美国已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美国对拉美的“睦邻政策”(     
A.标志着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B.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
C.表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商品市场
2 . 关于罗斯福新政,威廉·本内特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诸如修建……长途铁路这样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这项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3 . 罗斯福称之为“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该法的宗旨是订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部门的企业活动,促进各贸易集团之间进行合作。该法案是(     
A.《农业调整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2022-08-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中学、绥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罗斯福新政是适应20世纪30年代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资本主义改良措施,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C.转向计划经济D.加大市场调节
5 .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垦殖、建筑国有公园和森林,之后又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工程的综合治理,并成立公共工程管理局,从事较大型的带长期性的公共工程。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B.保护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
C.兴修水利以刺激农业生产D.拉动就业以稳定社会秩序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是整个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90年代的农业萧条并未从美国经济中消除阴影,它一直在20世纪美国经济中成为导致危机的潜在因素。农民没有享受过20年代的繁荣,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他们的处境更为悲惨。19331月,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爱德华·A·奥尼尔说:“除非给美国农民想点办法,不然的话,不出一年,农村就要闹起革命来的。”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1954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告》,规定1954-1955年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政府)原来对农业生产规定非常细致,规定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19553月通过《关于改变农业计划工作》的决议,废除国家下达的指标。1958630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从195871日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蔬菜、肉、奶、蛋、羊毛、饲草的制度;从同日起,国家实行统一的产品收购办法。

——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材料三:19799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决定》把“草案”中不许包产到户六个字删掉了,代之以“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美国农业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原因。简述罗斯福政府为防止农村“闹起革命来”而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农业改革的背景,并概括其措施。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在农村改革中的相同之处,分析中国农村改革的意义。
2022-08-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他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概括指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为克服严重的国内危机,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8 .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中跨越】

甲: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摘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改革中前进】

乙: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摘自1921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录))丙:1933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合作中共赢】

丁: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获胜”。(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1)材料甲中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技术革命的突出成就。
(2)写出材料乙、丙反映的的政策及作用。
(3)写出材料丁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二战进程的影响。根据此材料,概括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
2022-08-0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336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才《世界经济史》


(1)材料二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非功过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2-08-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美国1934年小麦耕地面积和棉田各减少1千万英亩,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近900万亩;1933~1935年,美国共闲置了7640万英亩土地。这一经济现象(     
A.有利于缓和工农之间的矛盾B.极大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D.弱化了农业生产的市场意识
2022-08-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