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宣布,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40年成立了延安体育会,组织和推动体育运动,增强军民体质在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体育是必修课,低年级以走、跑等活动性游戏为主;高年级除了赛跑、爬山、跳高、跳远、双杠、石锁、太极拳、滑冰、游泳等项目外,还有军事常识学习与操练。延安大学成立了体育系,培养了一批体育人才,这些学员大多分配到部队和学校担任体育工作。在陕甘宁边区从清晨到傍晚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战士锻炼的身影,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摘编自刘宇《抗战时期根据地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探析》

材料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完成,美国教育家掀起了一场儿童研究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儿童白宫会议。1929,受经济危机影响,学校艺术教育缺失,艺术教师离职引起了公共工程署负责人哈利·霍普金斯的担忧,他认为公共工程署应展开一场艺术教育。新政中开展了儿童美术教育、戏剧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仅纽约市参加过美术课堂的儿童超过200,开展了几百次艺术展。儿童戏剧成就显著,人们创作上演了《皇帝的新装》等多部著作,为年轻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联邦儿童戏剧计划提高了他们的戏剧欣赏水平,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培养了消费者。音乐教育激发了儿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推动了美国本土音乐的发展。这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深深贯彻了罗斯福总统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教育孩子们在困难时期要懂得心存希望、要懂得关心帮助困难的人。这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观、教育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宋海燕《未来公民的塑造: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美育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体育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美育教育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美国123年扣除通胀后的房价历史(1890—2010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易居海外房产》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美国房价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0-05-04更新 | 33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4月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9-22更新 | 39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粮食产量不足的困境,初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给乡镇企业以政策支持,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动力。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等农村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2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孙竹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政策历史演变和新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农业政策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其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就是在相互独立平等基础之上的市场交换,而交换在本质上则是基于一种交易上的契约关系,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获得不再是依赖于特权或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自由被视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自由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换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本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就市场本身来说也是自由的,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亚当·斯密最终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思想家们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权利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解决,这一论述也彻底扭转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人的权利的论证路径。

——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材料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造成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竞争,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认为工业主义的生产毫无秩序,不能按比例给予报酬,不能保障生产者即雇佣劳动者从增加的财富中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因而他主张建立不仅能解决失业而且能取代现存制度的新制度——“和谐制度”。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叫做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不仅生产领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的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垄断,垄断的产生又加剧了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同时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1902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甚长,煤矿主顽固地拒绝工人的合理要求。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干预,这一年10月,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地要求政府动用军队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了罗斯福,他告诉煤矿主说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的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结果煤矿主屈服了,不得不提高工资10%,工作时间减到9小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构建的“商业社会”的特征,如何理解亚当·斯密进行的是“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的另一种启蒙”。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傅立叶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面对“竞争所带来的不合理社会”,19世纪上半期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简要说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
2021-08-2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7近代世界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
2021·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一项政策,都会有人喝彩,有人批评。“新政”也不例外。主流的意见认为,罗斯福“新政”总的来说是稳健的,并非人们所想象的是一种激进的政策。共和党保守派认为“新政”没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而这主要原因是“新政”对私人企业的敌视。与保守派意见相反,激进派的人认为罗斯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加强大企业主,而没有真正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深层次的问题。

——摘编自赵晓、范敏《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4-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甲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上是无约束的,一些新的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出现,使这种无约束状态更加混乱。这种混乱表现为市场行为的掠夺性和投机欺诈性。当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以后,对竞争的有序化提出了要求。竞争有序化主要是限制过度竞争,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混乱,建立竞争规则,保护合法竞争、平等竞争。竞争有序化是市场向成熟阶段推进的关键问题。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市场竞争秩序”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0-01-17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述史实。

材料一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后,一些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1634年,炒买郁金香成为荷兰的全民运动。……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1637年,郁金香总涨幅竟然高达5900%。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竟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荷兰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价格一泻千里。一星期后,郁金香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彻底击破了这次史.上空前的“郁金香泡沫”.郁金香投机市场从此一蹶不振。

——据多种资料摘编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市场崩溃摧毁了无数公司,产品没有流通性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的庄稼在田里腐烂。……失业已经延伸到无数城市街区,大资本家认为自己的帝国被荒废,一些人觉得已无路可走,只能从他们的豪华高层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自杀。在政治方面,经济困境使许多国家政治风暴频繁发生.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政党内讧和法西斯势力高涨的现象。

——摘自拉姆雷兹《技术经济革命框架下对1929年股票崩溃和2007年至2009年经济危机的历史比较》


阅读两则材料,从本质、影响最终结果三方面简评荷兰“郁金香泡沫”与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2020-08-14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百日新政”作用有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2019-05-08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一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的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处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但是限制垄断资本的过分剥削、压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群众处境,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摘编自刘绪贻《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

材料二   1935年5月6日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按照这一标准,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在整个新政期间,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

——摘编自高世楫、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

——摘编自郑林庄《美国往那里去》(193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相关“项目标准”的原因及项目安排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三中的观点。
2019-03-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3月12日《每日一题》二轮复习 考向二 罗斯福新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