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宣布,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40年成立了延安体育会,组织和推动体育运动,增强军民体质在陕甘宁边区的学校,体育是必修课,低年级以走、跑等活动性游戏为主;高年级除了赛跑、爬山、跳高、跳远、双杠、石锁、太极拳、滑冰、游泳等项目外,还有军事常识学习与操练。延安大学成立了体育系,培养了一批体育人才,这些学员大多分配到部队和学校担任体育工作。在陕甘宁边区从清晨到傍晚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战士锻炼的身影,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摘编自刘宇《抗战时期根据地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探析》

材料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完成,美国教育家掀起了一场儿童研究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儿童白宫会议。1929,受经济危机影响,学校艺术教育缺失,艺术教师离职引起了公共工程署负责人哈利·霍普金斯的担忧,他认为公共工程署应展开一场艺术教育。新政中开展了儿童美术教育、戏剧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仅纽约市参加过美术课堂的儿童超过200,开展了几百次艺术展。儿童戏剧成就显著,人们创作上演了《皇帝的新装》等多部著作,为年轻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联邦儿童戏剧计划提高了他们的戏剧欣赏水平,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培养了消费者。音乐教育激发了儿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推动了美国本土音乐的发展。这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深深贯彻了罗斯福总统所倡导的民生主义。教育孩子们在困难时期要懂得心存希望、要懂得关心帮助困难的人。这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观、教育他们成为优秀的公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宋海燕《未来公民的塑造: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儿童美育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体育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美育教育的原因和影响。
2021-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全国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

材料一   193346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废两改元令》,确立了银本位制,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银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9346月,美国实施白银政策,使白银价格陡增,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鉴于此,193511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接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图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这次币制改革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缓解国内金融危机、统一全国市场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吴小静《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材料二   1933年夏末,罗斯福总统已向公众明确解释了他的货币政策方针: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不再取决于国库中的黄金储备,当局将根据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就业水平对货币供给进行相应调控。另外,只有当上述这些经济指标回归到了合理区间后,政府才会将视线转向外部均衡,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取稳定美元汇率的举措。随着金本位制在美国开始走向终结,当局对货币的管拉开始突破黄金的约束。

——摘编自埃里克·罗成《货币大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实行的新货币政策及其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新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些论著认为,新政是“社会主义的口号”,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没有引起麻烦的宪法争执就结束了大萧条。”另一些论著认为,新政是“危险的法西斯式的计划”;完全代表着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新政是与美国传统实行明显的灾难性的决裂”,“包含着很多共产主义的初期目标”。苏联不少历史著被认为新政“使美国劳动人民产生一种危险的幻想,以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其进步的作用”,而罗斯福本人则认为新政“实际上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摘编自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观点,并就所选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论述要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时代。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这是它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世界上全面收缩,大英帝国瓦解,英国不得不回归欧洲。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程》


英国的发展历程蕴含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至1939年之间罗斯福采取许多措施进行救济,在工业、农业、财政、水力、工作和住房方面进行改革,大大增加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新政政策,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重新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要采取不同的方针和办法。五年计划是一个向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展开全面进攻的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被排除出工业和商业领域,小商品经济得到改造,农业也基本实现了以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为主要形式的全盘集体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已经在一切经济部门确立起来。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其国内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和斯大林经济政策的相同点。
2021-07-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疯狂……192910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

——秦义虎《金融的历史》

材料二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335月,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族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族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困难家族”较多的原因,并分析美国社会救济的举措和特点。
8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杜兰特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生物学与历史”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摘编自《让历史真正“有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


依据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上是无约束的,一些新的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出现,使这种无约束状态更加混乱。这种混乱表现为市场行为的掠夺性和投机欺诈性。当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以后,对竞争的有序化提出了要求。竞争有序化主要是限制过度竞争,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混乱,建立竞争规则,保护合法竞争、平等竞争。竞争有序化是市场向成熟阶段推进的关键问题。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市场竞争秩序”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0-01-17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