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适中的炉边谈话(部分节选)

时间谈话名称涉及主题阶段划分
1933年3月12日谈银行危机遏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及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年5月7日简述“新政”规划
1933年7月24日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年10月22日谈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年6月28日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年9月30日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年4月28日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遏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提高工资、提升购买力第二次“百日新政”及其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年9月6日谈干旱形势
1937年3月9日谈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年10月12日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年11月14日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年4月14日论经济形势
1938年6月24日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年9月3日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干预塑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美国1910—1960年失业率数据如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胡佛的不干预政策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源
B.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D.二战使美国摆脱了192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
2021-05-0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辽宁朝阳·阶段练习
4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9-22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编写人物对话非选择题-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及其所占全国工人总数比重的统计表。对表中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年份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
人数(万)11714711278.918868117
比重(%)6.37.25.23.17.22.83.5

A.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效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善D.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2020-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部分高中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认为,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了七八年。美国真正的救星是二战,战时的军需充分吸收了美国剩余的劳动力,大量美军的出征又使美国从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向劳动力短缺,乃至待在家里的妇女都被鼓励出来工作。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新政”的作用是有限的
②二战的爆发完全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二战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④二战使美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7 .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8 . 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2019-01-30更新 | 1737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