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发现”了儿童,也唤醒国际社会对儿童的关注与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个压延钢厂,名义上的工作日是从早晨6点到晚上5点半。有一个儿童,每星期有4个夜晚,至少要干到第二天晚上8点半。另一个9岁儿童有时一连做3班,每班12小时。第三个儿童,10步,每星期有三天都是从早晨6点一直干到夜间12点,在其余几天干到晚上9点。

贫困家庭儿童和童工问题引起了有志之士的担化。但19世纪中期前,孤儿进难所是照料贫困家庭儿童的一种普遍方式,投会及感善人士通过市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拉助。……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莆条的冲击,传统的依靠自救与互助被抛舟,政府开始担青。1035年,美因颁布《社会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同年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爽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授助计划”,由展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占联邦政府财政总支出的50%-79.6%。

——满小欧《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童工的社会状况和孤儿救助的主要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国际联盟1924年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儿童权利”概念。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提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即:第一,不歧视原则,第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第三,确保儿童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的权利。第四,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西方福利国家规定:(16岁以前)每个儿童每星期得6.85英镑津贴。贫困失业家庭11岁以下儿童每星期得9.60英镑津贴,可享受免费牛奶、午餐,小学和中学教育免费。未失业贫困家庭可获得家庭收入补助。

——乔东平等《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们对儿童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请举例说明国际社会对儿童的关注与保护。
2023-02-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2022-06-01更新 | 66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共建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各国鉴于惨痛教训,大萧条之后纷纷设立了社会福利制度。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事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需要进一步鼓励士气和增强社会团结,这也推动了西方福利社会制度的确立。1941年,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的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1948年,英国首相丈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贝弗里奇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摘编自杨敏、郑杭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孤残儿童福利院。对职工福利改革幅度较大的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家对职工福利基金提取办法也作了适当调整。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动部分用于发展的需要,在福利基金的使用上,尽量做到对职工更有利。从1978年民政部倡导兴办社区服务业以来,社区服务在全国大中城市已初具规模,到1992年,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已达11.2万个。为了规范社区服务业,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摘编自刘翠霄《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福利制度与西方福利制度的本质区别。
4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A.社会保障体系B.强化国防保障
C.发展粮食生产D.劳动安全保护法
2021-01-23更新 | 434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推行以工代振,缓解社会压力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D.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2020-10-15更新 | 729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2019-09-12更新 | 216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1961~1971年,瑞典国民经济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的对比为1:1.37.同一时期,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的这一对比分别为1:1.28、1:1.41、1:1.96、1:2.02、1:2.17.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西欧
A.贫富差距已逐渐缩小
B.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负担
C.国家干预的成效明显
D.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接近
8 .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量。”“新的政治浪潮”不包括
A.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推行私有化
C.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D.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9 .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论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新经济的出现
10 . 托克维尔(1805—1859年)认为,现在是到了统治阶级必须通过“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为此,西欧
A.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B.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
C.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
D.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