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服务法》。《国民保险法》规定失业可以领取失业津贴,《国民医疗服务法》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这两项法律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自此以后,一切英国人都不必担心忍饥挨饿、缺医少药了,国家出面为全体国民提供了保障。自此之后,他所关心的就是如何生活得更好。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帝国发生动摇,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使英帝国走向终结,战争的胜利反而促进了殖民地的离心倾向,最终导致战后的独立。英国在 60年代让非洲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全都获得了独立,而英帝国事实上就已经结束了,英国跨出了帝国之门。在英帝国全方位撤退的同时,爱尔兰问题日益使英国进退两难,英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

二战后初期,英国并不甘心于帝国衰落的现实,提出并推行"三环外交"。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三环外交很快在现实中碰了壁,未能阻止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三环之中最不被重视的是欧洲,在二战后几十年中漠视了欧洲事态,或者在必须做出选择时选择了英帝国,错失了引导欧洲潮流的机会。英国对西欧一体化持消极态度,以致后来无可奈何再想加入欧共体,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去申请,1973 年才成为欧共体成员,英国终于还是融入欧洲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二战后英国发生的主要变化。
(2)选取材料中二战后英国发生变化的某一方面,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建立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
②为了保证公民基本经济生活
③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的各种保障
④国家要负责弥补损失并提供医疗等服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 . 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2021-02-02更新 | 531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昌财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4 . 在1945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在其历史上首次以明显优势赢得了议会多数席位,随后进行改革。1949年,普利斯特利说道:“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君主国,这才是自由主义真正的最后一座纪念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高张B.国有化进程改变英国社会性质
C.福利国家建设得到认可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英国兴起
5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A.社会保障体系B.强化国防保障
C.发展粮食生产D.劳动安全保护法
2021-01-23更新 | 434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普通班)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是一幅题为“欧洲福利制度光环褪色”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高福利”
A.易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B.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因
C.加大了贫富分化放程度D.仍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
2021-01-15更新 | 553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百所名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据资料统计,美国自1935年实施社会福利政策以来,贫困家庭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如1960年在最低收入的美国家庭中,近2/3的户主都有工作,到1991年,这样的家庭仅占1/3其中只有11%的户主是长期工作的。这一变化说明
A.美国福利政策存在缺陷B.福利成为美国公民权利
C.福利制度改善了人民生活D.福利制度造成财政赤字
8 .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这样报道:“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 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材料意在强调(  )
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
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2020-12-29更新 | 47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八市百强名校领军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演变表

时间主要内容
1948《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同时生效
1949政府新建4162间教室,2195间实践教室,25万套桌椅
1951政府共建成101.6万套住房和50万套的临时性住房
1980《住房法》规定:居住满3年以上的住户即可以优惠价格购买地方公房,政府不再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校餐
1982政府将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政府颁布《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
1984政府发布绿皮书,指出: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储蓄,数额至少达到其收入的4%,政府利用税收补贴鼓励人们选择养老金方案
1986社会保障法引入私人养老计划,由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负责提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对于企业职工,财务部颁布《劳保条例》规定,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并说明中美两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共同的现实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