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材料二: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1)与中世纪相比,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工作有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养老制度得以完善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说明,中英两国养老实践的共同经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18-01-04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反映社会经济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数量较多。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民国时期)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注: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国民党政府的间接税,除了关税、盐税以外,还对卷烟、面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各种商品征收。20世纪30、40年代,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接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2)依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税收较古代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1978年之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将所得利润上缴国家。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税制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
2019-05-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或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革命从忧国忧民的念头出发,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强烈地希望在中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产业。武昌起义后不久,孙中山即表示:“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受点,为新中国武一新局面”。孙中山在1924 年的《国民党一大宣言》和《三民主义》的演讲中作了具体规定:“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辛亥革命刚刚胜利,孙中山辞去大总统的当天,他筹划民生建设时,便把教育作为一项国家根本大计提到议事日程。他计划,等到国家收入富裕后,把大部分钱拿出来从事教育。”此时预算开销之法。则莫妙于用作教育费”。

--摘自《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

材料二   民生问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西方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形成级为完备的列国家制度。在西方国家济贫扶弱和防范社会风险不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并由专门设置的中央机构负责提供社会福利,实行政府一分级管理体制。社会福利的模式从“选择性”转向“普遍性",使享受福利税息的对象由部分劳动者扩大到全体符合条件的公民。不仅涵盖生活救助、教育结调、住房保障、其业救济、交通环境、医疗保险等诸多内容,还包括娱乐文化、公共保健等方面的待遇。各福利国家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分别占到本国CDP的12%到20%,用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直至较高层次的社会需本。

--摘自《民生国家和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的特点。
2020-07-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补资本主义有两重含义,一是资本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二是社会制度方面的“福利化”。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修补资本主义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6 . 材料   194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案》,成为建设福利国家的支柱之一。相继出台的还有《工伤法案》。其时受伤者提供了更为优厚的补助和津贴。1948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国民补助法》和《儿童法》,其中《国民补助法》主要用来援助那些不具备领取国民保险资格但仍处于贫困线的人,这无疑是对国民保险法的重要补充。从某种程度来说,在艾德礼政府时期,现代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1948年,艾德礼政府宣布英国已完成对福利国家的构建,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李立颖《浅析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福利国家建立的影响。
7 .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已“发展到最高峰”。宋代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私有权益、推进司法公正等诸多方面,是以前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宋代对法律主体的认知有突破性进展,佃户、雇工、人力、女使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仅在契约的有效期内与主人维持主仆名分;宋仁宗景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相当于现在城镇户口),成为“能为国致财者也”。……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宋代法制的发展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元朝统一后,将奴隶制蓄奴习俗带入中原,奴婢可以买卖,宋代形成的社会成员平等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同时宋代商品经济被局限在原本的封建经济体系内,商人不是独立的阶层,不能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这成为制约宋代法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性因素。

——摘自朱勇《论宋代法制文明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制“发展到最高峰”的原因及“没能引领中国的法制走向近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简述其主要影响?
2019-06-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县一测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时期概况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人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
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
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
二战后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
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
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4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备以及高效率是世界公认的。但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当前面临着挑战,正处于围绕着新的养老金法和税法而展开的斗争之中;社会救济和失业保险方面的削减业已实行,围绕医疗保险下一步结构改革的争论方兴未艾。税收在减少,失业率却创出了新的记录。企业界抱怨工资附加成本高,而工会则动员起来反对损害雇员既得利益的企图。一场普遍的分配斗争打响了,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事。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对增长进行分配,而是在停滞甚至缩减的公共预算的范围内对紧缩进行分配。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当前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

9 . 独特的国情塑造了英国独特的发展道路。

二战后,以克菜门特·艾德礼为首的英国工党政府开始了自称“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通过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使工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强制保险,授保者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患病和死亡时均可申请补助。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政府拨款救济贫困者,发放新生婴儿补助、学生补助、食品津贴等。提高富人财产所得税,适当提高中等收入者所得税。在艾德礼执政期间,占国民总数10%的高收入者的财富在国民财富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战前的38%下降到30%与此同时,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则提高5.6%。

——摘自赵玉峰《对战后英国工党“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依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
2019-03-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