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强调社会公正: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政府形象
C.改善劳资关系D.缓和社会矛盾
2 . 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
A.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B.反映了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
C.有助于德国社会的公平公正D.意在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
2019-11-20更新 | 24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     
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
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
2020-07-03更新 | 1107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钱乘且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5 .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他意在强调高福利
A.脱离社会实际
B.引发道德危机
C.导致经济衰退
D.缓和社会矛盾
6 .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
A.“各自凑钱的聚餐”B.“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C.“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D.“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
2019-07-19更新 | 780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影响表》(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材料反映了英国的福利政策
A.加剧财政负担
B.消除贫富差距
C.调节收入分配
D.体现社会平等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各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态日益膨胀,一度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新经济”的出现
D.“福利国家”的建立
9 .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保障了弱势群体的生活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困难
D.扩大了社会的整体消费
10 . 下列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B.反映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
C.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D.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