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已经习惯了在高福利制度下生活,因此他们认识享受高福利待遇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政府确信自己是公民社会福利的馈赠者,是社会福利政府对公民的恩赐,这使得公民产生了负面心理因素。这些“负面心理因素”表现在(     
①反对政府加重财政支出   ②抵制政府削减福利待遇
③投身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④积极投资成为食利阶层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
2023-08-08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2023·全国·模拟预测
2 .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终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间,见证了15位首相的更迭,下表为部分首相及其任内一些大事件。

材料

姓名&党派执政时间任内大事件
温斯顿·丘吉尔(保守党)1951—1955推行企业国有化和社会福利政策;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巴黎协定》签订,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安东尼·艾登(保守党)1955—1957英国联合法国、以色列出兵埃及,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但最终撤军
哈罗德·麦克米伦(保守党)1957—1963英属黄金海岸(加纳)、马未亚、尼日利亚等独立;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遭拒
哈罗德·威尔逊(工党)1964—1970
1974—1976
英属冈比亚、马尔代夫、圭亚那独立;
爱德华·希思(保守党)1970—1974英属阿联酋独立;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詹姆斯·卡拉汉(工党)1976—1979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为解决通货膨胀采取控制薪水涨幅政策,引发全国性罢工
玛格利特·希尔达·撒切尔(保守党)1979—1990英阿马岛战争爆发,英国最终取胜;推行减少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中英联合声明》签署,英国承诺归还香港主权
约翰·梅杰(保守党)1990—1997英法海底隧道通车;英国加入海湾战争向伊拉克开战
托尼·布莱尔(工党)1997—2007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参加北约对科索沃的空袭行动
戈登·布朗(工党)2007—2010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推动减少碳排放
戴维·卡梅伦(保守党)2010—2016英国低收入人群减税,同时改革福利体系;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脱欧”
特蕾莎·梅(保守党)2016—2019英国与美、法联合发动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英国经济长期低迷,每况愈下
鲍里斯·约翰逊(保守党)2019—2022英国大幅削减移民数量;发起“增进健康”运动;英国正式“脱欧”
上表反映了现代英国社会变化的多种信息。从表中提取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表中史实及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2023-05-1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A卷)
3 . 二战后,瑞典政府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社会效果显著,被称之为“福利国家的窗”。(从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公共支出引发财政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失业率上升,这些问题被称作“瑞典病”,久治难愈。这表明(     
A.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不断变革B.社会效率与公平难以平衡
C.国家干预不能缓和社会矛盾D.福利国家必然出现“滞胀”
2023-04-02更新 | 78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考前演练(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14次组卷 | 7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医疗照顾法案》规定:凡符合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和铁路职工退休制度条件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资格享受医疗保险。该法案于当年7月获得通过,全国1960万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为之受益。约翰逊的《医疗照顾法案》(     
A.意欲缓和严重经济危机引发的激烈社会矛盾
B.旨在解决弱势群体因“滞胀”而面临的困境
C.体现了“新政式”社会经济管理模式的延续和发展
D.包含了国家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范莱内普提出了“福利社会”的构想。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求国家与私人行动的新关系;加强个人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福利社会是必然的和符合人们愿望的。”这一构想的提出旨在(       
A.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B.应对福利国家危机
C.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2023-02-02更新 | 46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新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在英国,新的工党政府力图通过民主手段实现社会和经济革命。煤矿、铁路、煤气、电力以及英格兰银行都实现了国有化。根据战时联合政府1944年颁布的《教育法案》,更多的人获得了上中学的机会,工人权利得到改善。一项宏大的住房建筑计划开始实施。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几十年中,多数人眼中最伟大的成就是1948年创立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社会最贫穷的群体得到的医疗服务大为改善,降低了因罹患肺炎、白喉和肺结核而死亡的人数。这些是重大而持久的进步。

在北欧,政府施行左派纲领,包括国有化、税务和福利改革,还有国家对经济的广泛控制,培育与邻国苏联的友好关系。芬兰共产党掌握了内政部和四个其他部委。1946年,共产党人毛诺佩卡拉甚至当上了总理。

——摘编【英】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福利国家在二战后逐步成熟的时代背景。
(2)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综合本质、内容与影响,对“福利国家”进行名词解释。
2023-01-10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等3地(大湾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大力推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1946年通过《民用航空业法》,将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并成立了直属国家控制的三家航空公司。19471月政府又将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各公司国有化。1945年先后将技术水平低、长期亏损,需要动用巨额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炭、钢铁和电力工业部门国有化。194510月通过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以方便政府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同时继续执行1944年保守党政府通过的教育法案,194611月颁布了《国民健康服务法》,使居民享受免费医疗。从1945年到1948年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制度。工党政府所实施的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因而受到英国人民的欢迎,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2022-07-27更新 | 21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9 .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2022-06-01更新 | 666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8月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广泛地介入公民社会权利的保护过程,以此形成的公共政策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核心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国家也被称作“福利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相对于农民阶级,较早获得了福利保障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转型、经济危机与公民权利运动共同改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定义了新的角色。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积极干预市场,增加公共开支,创造就业,扩大福利分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政策转向,抛弃凯恩斯主义的遗产,转而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试图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规模削减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鼓励私人资本在福利分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然而民主政治下的政党竞争诱使执政党通过增加公共福利开支,以赢得选举。

材料二   传统计划经济提供了全面的福利计划,政府与单位负责城市人口的福利分配,农村人口则主要依托集体组织。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转型以及人民公社的解体,改变了原有福利分配的基础与结构。2003年始,城市与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市场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福利制度,在城市建立与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共医疗改革、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等,在农村建立起农村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1999-2006年,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200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继续完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力度治理重点贫困区,运用财政资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为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福利制度同中国福利制度的异同,并概括西方福利制度演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福利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