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B.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使苏联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D.导致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沉重打击
2022-07-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理论和体制发出了严峻挑战,建立起了受国家政权领导但又为国家服务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并且为小生产者的存在正名:农业上,每一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多打粮就能多得粮食,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这一政策下,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这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为商品的流转、商品经济的恢复和活跃创造了条件。此外,这一政策还改变了内战后期产品的免贵分配,允许商品买卖合并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往往打着列宁旗号,大量地引证列宁的话,实际上斯大林与列宁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斯大林主义是背离列宁的思想的。在军事共产主义结束后,列宁强调把全国视为一个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并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形式,而斯大林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消息报》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过程中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这也对此后的领导人产生影响。

——摘编自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三   关于苏联的部分观点

人物观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苏联发生的事情(苏联解体)是我们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一些西方学者极权主义这一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可悲结局。
吴雄丞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拆除社会主义大厦”的路线。

——摘编自林志彬《苏联剧变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西方陷入经济危机时,大规模地引进技术及设备。为此,苏联专门成立了全苏专利贸易公司,与西方各国在科技产品方面的许可证贸易活动明显增加。19761977年,苏联向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口的先进技术设备价值高达115亿美元,集中于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领域。1978年苏联从日本购买8万吨的大型活动船坞,既可修理大型客轮和货轮,也可修理4万吨级航母。通过与西方国家签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以及在西方国家开办合股公司,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合作项目遍及航空、电子、环境保护、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这些合作协定稳定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长期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彼此在经贸和工农业方面的合作迅速发展。

——摘编自杨家荣《苏联引进西方技术的第二次高潮》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科技基础异常薄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寻求外来技术。我国从苏联引进一系列成套设备用以重大基础项目建设,价值37亿美元。苏联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留学生,并派遣专家学者赴华指导我国科技研究。通过从苏联等国的技术引进,我国有关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避免了一些弯路。

——摘编自吴奇志、聂文星《让历史告诉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苏联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苏联相比,指出新中国初期技术引进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2年,学者利别尔曼向苏共中央建议,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并按照盈利情况提取奖励基金,为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所采纳。利别尔曼建议及其实施
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调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适度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权D.探索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道路
6 .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在零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全面调整了工业品批发价格;开始发放基本建设长期贷款,并实行择优贷款原则;把奖金与企业最终效益挂钩等。这些做法
A.强化了政府的经济作用B.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D.触动了苏联所有制结构
7 .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8 . 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任,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A.在经济领域方面收效甚微B.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D.学习了中国改革成功经验
9 . 赫鲁晓夫曾对国家计划委员会进行改革,“在物资供应体制方面,从一切为国家调拨,改为产品物资的供销,一般通过供需双方企业直接订立合同的方式解决。但所订合同不能超过上级为他们规定的限额及任务指标”。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苏联
A.企业获得了生产自主权B.经济重心是发展工业
C.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D.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