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撰文,要求苏联理论界响应勃列日涅夫的号召,转向研究“发达社会主义”,并说:“苏联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研究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科学地论证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途径和方法。”这反映出当时(       
A.个人崇拜之风已死灰复燃B.苏联经济改革出现停滞
C.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显著D.国家建设方面急于求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分别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从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国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2-08-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畸形发展,这发生在(     
A.斯大林执政时期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C.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D.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2022-07-22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工业上没有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管死了经济,也管死了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而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力直接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使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赫鲁晓夫改革的(       
A.滞后性B.高度集中性C.盲目性D.内容僵硬化
2022-07-16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赫鲁晓夫改革的最大功绩在于(     
A.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留地,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B.通过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工人的收入有所提高
C.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0%以上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2022-07-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某一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得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这一时期是指
A.列宁时期B.斯大林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则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材料三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分别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从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国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2-06-2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022-06-21更新 | 341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工业改革上,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在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苏联经济高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