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社会总产值4.23.31.8—2
国民收入4.33.21.0—4
劳动生产率3.33.11.0—3
上表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B.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结构缺陷
C.军备竞赛带来负担并拖垮经济D.用行政命令干预资源配置积重难返
2 . 1951~1955年,苏联肉类的年平均产量为570万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930万吨,增长60%以上;在同一时期,奶类年平均产量由3790万吨变为6470万吨,增加70%以上;1955年的农庄庄员平均月收入为25卢布,1965年达到51.3卢布。这一现象表明苏联
A.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集体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新经济提高了农业产量D.经济模式的突破改变农业落后局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苏联
1950-1959年1950-1953年抗美援朝
1953-1956年过渡时期
1958年 三面红旗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执政
1955年华沙条约签订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0-1969年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
1970-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973年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1980-1989年1982年修订《宪法》
1984年国企改革,扩大开放
1985年戈氏执政
1987年访美,签订《核裁军条约》
1990-1999年1992年南方谈话
1995年科教兴国
1999年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1991年解体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20世后半期中苏历史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中苏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07-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D.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2020-08-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他以宫廷政变的方式夺取了赫鲁晓夫的权力,他当政18年所做的一切,只是不断努力地将墓掘深。当他离世时,这个墓已经挖好了,而对这样一个大墓,任何天才的继任者都无法挽救苏联灭亡的命运。”材料中的“他”
A.开启苏联改革的闸门B.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
C.废除计划经济体制D.囿于原有模式框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实行新经济政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
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
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
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2019-01-30更新 | 343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
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